时时缀文章,下笔骋迁固
出处:《素行斋为曹司训以宁赋》
明 · 童轩
至人贵素行,而岂外物慕。
儒冠三十秋,曾不殊布素。
窗前贮古书,日夕诵且悟。
皋比坐谈道,正声起韶濩。
时时缀文章,下笔骋迁固。
诸生日抠趋,蔼蔼揖风度。
苏湖百载馀,今复见矩步。
杏坛春日晴,弦歌有深趣。
视彼富贵荣,何如草间瓠。
不学夸毗子,磬折趋末路。
儒冠三十秋,曾不殊布素。
窗前贮古书,日夕诵且悟。
皋比坐谈道,正声起韶濩。
时时缀文章,下笔骋迁固。
诸生日抠趋,蔼蔼揖风度。
苏湖百载馀,今复见矩步。
杏坛春日晴,弦歌有深趣。
视彼富贵荣,何如草间瓠。
不学夸毗子,磬折趋末路。
鉴赏
这首明代童轩的《素行斋为曹司训以宁赋》描绘了一位高尚的学者形象。诗人赞扬了主人公坚守朴素生活的至人品格,即使年纪已长,依然如三十岁的儒者般不改布衣本色。他沉浸在古籍中,日日夜夜研读并领悟其中智慧,谈论道义时声音洪亮,如同韶濩乐章。创作文章时,他的文思犹如迁固般雄浑,周围的人被其风度所吸引。
诗中提到的"杏坛春日晴,弦歌有深趣",展现了学者在明亮的春日里教诲的场景,教育富有深意,与世俗的富贵荣华相比,更显得超脱。最后,诗人劝诫不要效仿过分谦卑或迎合权贵的夸毗子,而是要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不屈从于权势的末路。
整首诗赞美了学者的内在修养和高尚情操,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坚守,体现了明代士人的道德追求和理想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