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余尝怜洺民,?卤半不治全文

余尝怜洺民,?卤半不治

出处:《送宋中道倅洺州
宋 · 王安石
漳水不灌邺,不知几何时。
后世有史起,乃能为可为。
余尝怜洺民,?卤半不治
颇觉漳可引,但为谈者嗤。
高议不同俗,功成人始思。
夫子到官日,勿忘吾此诗。

拼音版原文

zhāngshuǐguànzhīshí

hòushìyǒushǐnǎinéngwèiwèi

chángliánmíngmínbànzhì

juézhāngyǐndànwèitánzhěchī

gāotónggōngchéngrénshǐ

dàoguānwàngshī

注释

漳水:古代河流名,漳河。
灌:灌溉。
邺:古地名,位于今河北邯郸一带。
几何时:过去多久。
史起:历史记载开始。
洺民:洺水流域的百姓。
?卤:盐碱地。
半不治:大部分未得到治理。
颇觉:深感。
引:引水灌溉。
嗤:嘲笑,轻视。
高议:高尚的主张。
俗:世俗。
功成:事情成功。
始思:才被想起。
夫子:对孔子的尊称。
官日:就职之日。
勿忘:不要忘记。

翻译

漳水无法灌溉邺地,这已经过去了多久。
后代如果有历史记载,才能知道该做什么。我曾同情洺地的百姓,盐碱地大多未得到治理。
我深感漳水可以用来灌溉,但人们只是谈论而轻视它。
高尚的主张与世俗不同,成功之后才会被人想起。
孔子您上任之时,别忘了我这首诗的教诲。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他对漳水治理的关心和对百姓福祉的考虑。诗中“漳水不灌邺,不知几何时”描绘了一种荒废无治的景象,通过这种描述,作者表现出对漳河流域民众生活困顿的同情之心。

“后世有史起,乃能为可为”一句表明了作者希望将来有识者能够理解和评判当前的情况,并且认为自己所做的努力是正确的,值得历史记载。接着,“余尝怜洺民,?卤半不治”进一步强调了对洺水流域人民的关怀,以及对于长期未被妥善治理的现状感到痛心。

然而,当作者提出自己的治水方案时,却遭到了旁人的嘲笑,这在“颇觉漳可引,但为谈者嗤”一句中得以体现。这里的“谈者”指的是那些不理解或者反对王安石改革的人,他们对王安石的高瞻远瞩和不同于常人的治理观点表示出嘲讽。

诗的最后两句,“高议不同俗,功成人始思。夫子到官日,勿忘吾此诗。”表达了作者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同时也是一种对未来有所期许的心声。王安石希望在他担任官职的那一天,能够记得这首诗,并且继续他的理想和努力。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作为一个改革者的决心和远见,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变革的保守态度,以及王安石个人所面临的挑战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