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在筵还向道,通籍许言诗全文

在筵还向道,通籍许言诗

出处:《禁中法会应制
唐 · 广宣
天上万年枝,人间不可窥。
道场三教会,心地百王期。
侍读沾恩早,传香驻日迟。
在筵还向道,通籍许言诗
空愧陪仙列,何阶答圣慈。
从今精至理,长愿契无为。

拼音版原文

tiānshàngwànniánzhīrénjiānkuī
dàochǎngsānjiàohuìxīnbǎiwáng

shìzhānēnzǎochuánxiāngzhùchí
zàiyánháixiàngdàotōngyánshī

kōngkuìpéixiānlièjiēshèng
cóngjīnjīngzhìchángyuànwèi

翻译

天上的万年古树枝叶繁茂,人间难以窥见其全貌。
道场上汇集了三教的盛会,心灵的深处期待着百王的共期。
早年蒙受侍读的恩泽,传递香火的日子却缓慢流逝。
在宴席上依旧向往着道的境界,有了官籍身份才允许言说诗歌。
徒然惭愧于陪伴在仙人之列,如何才能报答君王的圣明与慈悲。
从今以后精研至高真理,永远祈愿契合于无为的境界。

注释

天上:天界,指超脱世俗的高尚之地。
万年枝:比喻历史悠久、生命力持久的树木或皇族传承。
人间:尘世,普通人居住的世界。
不可窥:无法全面观看或理解。
道场:宗教修行或讲经的场所。
三教:儒、释、道三家学说的合称。
心地:内心,心灵的深处。
百王期:期待众多君主的时期,也可能指广泛受到尊崇的期望。
侍读:古代官职,负责为帝王读书解义。
沾恩:蒙受恩惠。
早:时间上的提前。
传香:传递香火,比喻继承或传播信仰、文化等。
在筵:参加宴会。
向道:向往、追求道的境界。
通籍:登记入仕,指成为官员。
言诗:有资格作诗或以诗言志。
空愧:空自惭愧。
陪仙列:陪伴在仙人、高人之中。
何阶:凭什么,如何能够。
从今:从现在开始。
精至理:深入研究最高的道理或真理。
长愿:长久的愿望。
契无为:契合于道家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境界。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广宣所作的《禁中法会应制》。从这短小的片段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宗教活动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意愿。

"天上万年枝,人间不可窥。" 这两句开篇即展现了诗人对于超凡脱俗之物的向往,这里的“万年枝”象征着长存不朽,与人间短暂的生命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愿望。

"道场三教会,心地百王期。"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个宗教仪式或哲学思想交流的盛况,其中“道场”指的是佛教、道教等宗教活动举行的地方,“三教会”表明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而“心地百王期”可能是指通过内心的修炼与追求,达到像古圣先贤那样的崇高境界。

"侍读沾恩早,传香驻日迟。" 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教诲的尊重,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侍读”可能是指在师长或圣贤的教导下学习,“沾恩”即因此而受到恩惠;“传香驻日迟”则是形容时间因美好的经历而变得悠长。

"在筵还向道,通籍许言诗。" 这两句中,“在筵”可能指的是席地而坐的学习或思考状态,“还向道”是指返回到正道或正确的路径;“通籍许言诗”则表明了对于知识和文学创作的开放态度,允许发表自己的见解。

"空愧陪仙列,何阶答圣慈。" 这两句中,“空愧”表达了一种自谦之情,觉得自己不足以与“仙列”相比;“何阶答圣慈”则是在询问如何才能回报圣人的恩惠。

"从今精至理,长愿契无为。" 这两句是诗人对于未来修行的决心。“精至理”意味着追求更高的精神层次,“长愿契无为”则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然、顺应天道而不强求的人生态度。

整体看来,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以及个人修养与宗教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提升和自我完善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