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江河去,苍茫日月回
出处:《登天台山有感兼呈张㠠山》
明 · 卢楠
天风吹断壑,秋色渺荒台。
浩荡江河去,苍茫日月回。
伤心经绝险,回首起重隈。
欲尽登高兴,惭余作赋才。
浩荡江河去,苍茫日月回。
伤心经绝险,回首起重隈。
欲尽登高兴,惭余作赋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天台山时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充满了对自然壮丽景色的赞叹与感慨。
首联“天风吹断壑,秋色渺荒台”以“天风”起笔,形象地描绘出山风呼啸,仿佛能将深谷吹断的壮观景象,同时点明了秋季的萧瑟氛围,使得荒凉的山台在秋色中显得更加孤寂。这两句通过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描写,营造出一种开阔而略带悲凉的意境。
颔联“浩荡江河去,苍茫日月回”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目光从山间转向更广阔的天地。江河奔腾不息,日月轮回更替,展现了自然界永恒的动态美。这里的“浩荡”与“苍茫”不仅描绘了江河与日月的状态,也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宇宙的辽阔,给人以深沉的思考。
颈联“伤心经绝险,回首起重隈”则转为情感抒发。诗人经历了艰难险阻的攀登,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惊叹,也有对旅途艰辛的感慨。这里的“绝险”与“重隈”既指登山途中的实际障碍,也是对人生道路上种种困难的隐喻。
尾联“欲尽登高兴,惭余作赋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自省。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诗人想要尽情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但又因自己文采有限,感到惭愧。这既是对自身才华的谦逊评价,也是对大自然无尽魅力的深刻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敬畏,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能力的反思与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