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之腹饥生芒,作气恣跃为文章
出处:《十一月初八日舟中夜坐饥甚》
清 · 何绍基
诗人之腹饥生芒,作气恣跃为文章。
天公吝我以稻粱,要以万象塞我肠。
使冬始寒天雨霜,一镫伴客惨不光。
雷鸣腹底自礌硠,忽尔坐念心忧伤。
我从髫岁离故乡,山中田事惭已忘。
我翁一官系朝廊,年年红粟分太仓。
东洲回首云荒荒,负郭曾无半亩粮。
计惟狂歌与慨慷,咀嚼道妙捐秕糠。
百年饥渴免思量,是为东山陆氏庄。
何须早计归耕桑,画饼成诗强自慰,江神大笑吾非狂。
天公吝我以稻粱,要以万象塞我肠。
使冬始寒天雨霜,一镫伴客惨不光。
雷鸣腹底自礌硠,忽尔坐念心忧伤。
我从髫岁离故乡,山中田事惭已忘。
我翁一官系朝廊,年年红粟分太仓。
东洲回首云荒荒,负郭曾无半亩粮。
计惟狂歌与慨慷,咀嚼道妙捐秕糠。
百年饥渴免思量,是为东山陆氏庄。
何须早计归耕桑,画饼成诗强自慰,江神大笑吾非狂。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何绍基的《十一月初八日舟中夜坐饥甚》描绘了诗人在舟中的困顿情境和内心感受。首句“诗人之腹饥生芒”,形象地写出诗人的饥饿感如同锐利的芒刺,接着通过“作气恣跃为文章”表达出他试图以创作来排遣饥饿的苦闷。然而,“天公吝我以稻粱,要以万象塞我肠”,流露出对生活的艰辛和自然的无情。
诗人感叹自己远离故乡,田间劳作的记忆已经淡漠,而父亲在朝廷任职,虽然每年能分得些粮食,但自己的居所却贫瘠无比。“东洲回首云荒荒,负郭曾无半亩粮”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困窘。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选择以“狂歌与慨慷”来寄托情感,甚至将道家的哲理视为粗食,以求精神上的满足。
“百年饥渴免思量,是为东山陆氏庄”表达了诗人对贫困生活的豁达态度,认为只要精神富足,物质匮乏可以暂时放下。最后两句“画饼成诗强自慰,江神大笑吾非狂”,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自我宽慰,说即使生活如画饼,也能化为诗意,江神似乎也在嘲笑他的“狂”态,实则是对诗人坚韧精神的肯定。
整首诗以个人的饥饿体验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的乐观与坚韧,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