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对月祇自恨,中夜还窥人全文

对月祇自恨,中夜还窥人

出处:《谢庄颜延之吟
宋 · 黄裳
千里共明月,彼此惟月知。
音信虽不闻,有月难为询。
对月祇自恨,中夜还窥人
姝子想无寐,瞻望应敷陈。
既然默默得心腑,那更徐徐入庭户。
因笑延之题,殁为长不归。
一息已云往,宁复为归期。
稚子亦自晓,安用延之持。
希逸辨既妄,徒泄延之非。
两诗寓意□□好,云海沈沈杳无耗。
红颜销尽那得闻,惟胜知之遇凶暴。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黄裳所作,名为《谢庄颜延之吟》。诗中以“千里共明月”开篇,描绘了月光跨越千里的景象,象征着心灵的相通与情感的连结。诗人通过“音信虽不闻,有月难为询”表达了即使相隔万里,心灵的交流依然可以借助月光得以传递,隐含了对友情、亲情乃至爱情深沉而微妙的理解。

接着,“对月祇自恨,中夜还窥人”一句,诗人借月光下的自我反思,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遗憾。想象中的“姝子”(美丽的女子)在月光下难以入眠,思念之情溢于言表。“既然默默得心腑,那更徐徐入庭户”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细腻与深邃,暗示了情感的自然流露和深入内心的过程。

“因笑延之题,殁为长不归。一息已云往,宁复为归期。”这一段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与对永恒不变的追求。诗人通过“延之”的形象,寄托了对生命短暂、时间流逝的无奈与哀叹,同时也表达了对永恒与不朽的渴望。

最后,“稚子亦自晓,安用延之持。希逸辨既妄,徒泄延之非。”这两句则转向了对后世的理解与评价,暗示了对过去事物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对真理与智慧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整首诗以月为媒介,抒发了对人生、情感、时间、历史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与感悟,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