蓂叶不随飞絮尽,莺声欲断夕阳初
出处:《春尽书怀》
明 · 王立道
官閒日日赋閒居,芳草年年伴草庐。
蓂叶不随飞絮尽,莺声欲断夕阳初。
虚簪画省郎官笔,未就名山太史书。
疏懒自知来往少,蓬蒿满径不教锄。
蓂叶不随飞絮尽,莺声欲断夕阳初。
虚簪画省郎官笔,未就名山太史书。
疏懒自知来往少,蓬蒿满径不教锄。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立道的《春尽书怀》描绘了作者在官场闲暇时的生活情景和心境。首句“官閒日日赋閒居”表达了作者对于清闲生活的享受,每日赋诗以打发时光。次句“芳草年年伴草庐”则以芳草自比,寓言自己如草庐中的隐士,与自然相伴,生活简单宁静。
第三句“蓂叶不随飞絮尽”借蓂叶不凋,寓意岁月流转,时光如梭,暗示春天将尽。第四句“莺声欲断夕阳初”进一步渲染了暮春氛围,莺啼渐稀,夕阳西下,给人以淡淡的感伤。
第五句“虚簪画省郎官笔”中,“虚簪”表示空有官位而无实权,“画省郎官笔”暗指朝廷文书工作,这里流露出对官场虚浮的感慨。第六句“未就名山太史书”则表达了作者对归隐山林、著述历史书籍的向往,但尚未付诸实践。
最后两句“疏懒自知来往少,蓬蒿满径不教锄”直接揭示了作者的疏懒性格,意为自己因为疏懒,门前小径任由蓬蒿丛生,不愿过多应酬,体现了他对简朴生活的坚守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自我剖析,展现了作者在官场与隐逸之间的心境摇摆,以及对闲适生活的独特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