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纫落月,独起汲寒钟
出处:《寄恂公》
宋 · 晁说之
南屏不可见,岁晚得恂公。
辩笑潮难久,閒嫌云住空。
谁家纫落月,独起汲寒钟。
八十岁除夜,宁知塞漠风。
辩笑潮难久,閒嫌云住空。
谁家纫落月,独起汲寒钟。
八十岁除夜,宁知塞漠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南屏:指南方的山屏。岁晚:年末。
恂公:指某位尊贵或德高望重的人。
辩笑:机智的言谈。
潮:比喻滔滔不绝的话语。
纫落月:缝制月亮,可能比喻编织或描绘月色。
汲寒钟:汲取寒冷的钟声,形容深夜听钟声。
八十岁:指年纪很大的时候。
宁知:怎能预料。
塞漠风:边塞的寒风。
翻译
看不见南屏山了,年末时分遇到了恂公。他的言谈机智如同潮水,难以持久停留;闲暇时又嫌云彩占据天空太过空荡。
不知是谁家在缝制月亮,独自起身去汲取寒冷的钟声。
在八十多岁的除夕夜晚,谁能料到会感受到边塞的寒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的作品《寄恂公》,通过对南屏山的想象和对友人恂公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和老友相聚的渴望。首句“南屏不可见”描绘了远方的南屏山在岁末时节显得遥远而不可及,暗含了对友人的牵挂。次句“岁晚得恂公”则直接点出与友人相见的不易,凸显友情的珍贵。
“辩笑潮难久”运用比喻,将朋友间的谈笑比作潮水,暗示欢乐时光的短暂,而“閒嫌云住空”则表达了对悠闲时光被空虚感取代的感慨。诗人想象家中有人独自在寒冷的夜晚纫制衣物,伴随的是远处传来的寒钟声,这些细节描绘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
最后两句“八十岁除夜,宁知塞漠风”以除夕之夜为背景,八十岁的老友身处边塞,诗人不禁担忧他是否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暗含了对友人境遇的关心和对团聚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岁月沧桑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