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予要赋之,短戈惭后执
出处:《读裴如晦万里集书其后》
宋 · 梅尧臣
君自万里回,遂成万里集。
其诗二百篇,文字必已立。
定应侔前人,未尝有蹈袭。
古溪蛮铁刀,出冢土花涩。
谁将饰以玉,镡上光熠熠。
宋子序其端,精悍孰钳挚。
搜新造空蒙,俗眼不得入。
示予要赋之,短戈惭后执。
其诗二百篇,文字必已立。
定应侔前人,未尝有蹈袭。
古溪蛮铁刀,出冢土花涩。
谁将饰以玉,镡上光熠熠。
宋子序其端,精悍孰钳挚。
搜新造空蒙,俗眼不得入。
示予要赋之,短戈惭后执。
注释
君:你。遂:于是, 然后。
集:诗集。
文字:诗文。
侔:相当, 比肩。
蹈袭:抄袭。
蛮铁刀:蛮族铁器。
镡:刀柄末端。
精悍:精炼勇猛。
钳挚:控制, 凝练。
翻译
你从万里之外归来,创作了无数篇章。这二百篇诗文,字句必定独特而确立。
必定能与古人比肩,没有抄袭的痕迹。
古老的溪边蛮族铁刀,出土时表面生锈且花纹涩涩。
不知是谁将它装饰以美玉,刀镡上闪烁着耀眼光芒。
宋先生为它作序,其内容精炼刚猛,无人能及。
他在寻找新颖的意象,使之空灵而深邃,世俗眼光难以触及。
他告诉我,他想以此为主题写诗,我拿着短戈,深感自己的才情不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读裴如晦的《万里集》后所作,表达了对裴如晦诗歌创作的高度评价。首句“君自万里回,遂成万里集”赞扬了裴如晦的才华横溢和创作的广博,仿佛他的诗歌随着他的旅程而遍布万里。接下来的“其诗二百篇,文字必已立”肯定了他作品的数量和文字功底。
诗人认为裴如晦的诗歌具有独特性,“定应侔前人,未尝有蹈袭”,即他的诗作与前贤相比毫不逊色,没有因袭模仿的痕迹。接着,诗人以“古溪蛮铁刀”为喻,形容裴如晦诗歌的锋利和新颖,“出冢土花涩”暗示其风格独特,如同出土的宝刀,未经打磨却光彩照人。
“谁将饰以玉,镡上光熠熠”进一步赞美了诗歌的精致和艺术价值,如同刀镡镶嵌着美玉,光芒四射。梅尧臣又提到宋子为裴如晦的诗集作序,称赞其“精悍孰钳挚”,即宋子的序言有力且深刻,足以钳制住读者的心。
最后两句“搜新造空蒙,俗眼不得入”揭示了裴如晦诗歌的创新和高深,寻常人难以理解,需要深入品味。“示予要赋之,短戈惭后执”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裴如晦诗歌的钦佩,表示自己在诗歌创作上尚不足以与之相比,感到自愧不如。
整体来看,梅尧臣的这首诗是对裴如晦诗歌才华的热烈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