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三冬少,谁还万卷馀
出处:《赋得失学从儿懒》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家学曾何有,从儿懒读书。
义今存不仕,计只好为渔。
我已三冬少,谁还万卷馀。
白头徒著述,身后孰传予。
义今存不仕,计只好为渔。
我已三冬少,谁还万卷馀。
白头徒著述,身后孰传予。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的《赋得失学从儿懒》。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教育背景的谦逊态度,以及对儿子不愿读书的无奈与感慨。
首联“家学曾何有,从儿懒读书”点明了诗人家庭并无显赫的学术传承,而儿子却对读书缺乏兴趣。这既体现了对现实的自嘲,也流露出一丝无奈。
颔联“义今存不仕,计只好为渔”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生活选择和态度。他坚守道义,选择不入仕途,而是过着一种更为自由自在的生活,如选择成为渔夫。这种选择或许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叛,也可能是对个人理想与追求的坚持。
颈联“我已三冬少,谁还万卷馀”描述了诗人年华已逝,岁月不再,而自己已无多少学问积累,更感叹于无人能继承其学识。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有对后继无人的忧虑。
尾联“白头徒著述,身后孰传予”则是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写照。尽管他努力著书立说,但深感在身后无人能继续他的事业或学说,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教育、人生选择、时间流逝以及传承问题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