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愚乐兮贤心悲,不我知兮谁告
出处:《岁暮歌三章》
清 · 戴亨
若有人兮在山麓。
飘风发兮陨草木。
陟椒邱兮不返,高余冠兮被初服。
庸愚乐兮贤心悲,不我知兮谁告。
飘风发兮陨草木。
陟椒邱兮不返,高余冠兮被初服。
庸愚乐兮贤心悲,不我知兮谁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画面,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苦短的感慨。
首句“若有人兮在山麓”,仿佛在遥远的山脚下,有一个孤独的身影,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段关于离别与哀愁的故事。接着,“飘风发兮陨草木”一句,以狂风摧折草木的景象,象征着命运的无情与不可预测,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动荡与痛苦。
“陟椒邱兮不返,高余冠兮被初服”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主人公登上了高高的丘陵,却不再返回,这既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也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奈接受。而“高余冠兮被初服”的形象,可能寓意着身份的转变或是对某种传统、规矩的背离,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抉择。
“庸愚乐兮贤心悲,不我知兮谁告”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感叹于自己内心的矛盾——庸俗之人或许能从中寻得乐趣,而真正贤明之士却为这份哀伤所困扰。同时,表达了无人理解、无处诉说的孤独感,以及对知音难觅的深深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面对生命无常、世态炎凉时的深刻思考与情感波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