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足万峰奇,功才一篑微
出处:《次韵留题僧假山》
宋 · 王安石
态足万峰奇,功才一篑微。
愚公谁助徙,灵鹫却愁飞。
窦雪藏银镒,檐曦散玉辉。
未应颓蚁壤,方此镇禅扉。
物理有真伪,僧言无是非。
但知名尽假,不必故山归。
愚公谁助徙,灵鹫却愁飞。
窦雪藏银镒,檐曦散玉辉。
未应颓蚁壤,方此镇禅扉。
物理有真伪,僧言无是非。
但知名尽假,不必故山归。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名为《次韵留题僧假山》。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对佛学和禅宗有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态足万峰奇,功才一篑微。”开篇两句描绘了一种高远的境界,万峰之奇景象与个人功业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表达了诗人对物质世界功名利禄的超然。
“愚公谁助徙,灵鹫却愁飞。”这里的“愚公”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修行者,他们通过禅定来达到精神上的解脱。诗人询问这样的修行为何物而徘徊,而那灵鹫(灵鸟)却在空中飞翔,显得有些忧郁。
“窦雪藏银镒,檐曦散玉辉。”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纯净的雪花与散发着光芒的檐前阳光,描绘了一种清洁、庄严的环境,这可能是寺庙之内。
“未应颓蚁壤,方此镇禅扉。”诗人表达了对尘世纷争的超脱,心如止水,正坐在这里修习禅定。
“物理有真伪,僧言无是非。”这两句则体现了佛教中关于事物本质及其现象间区别的哲学思想,以及僧人对世间纷扰采取的一种超然态度。
“但知名尽假,不必故山归。”最后,诗人总结道,一切名相都是虚幻无常,没有必要执着于某一处所,因此也就不必固守于特定的山中修行之地。这体现了诗人对于佛教中的“无我”思想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禅定生活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于佛学和禅宗哲理的深刻领悟,以及他个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