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未舍人天果,此是禅机第几乘
出处:《赠石禅 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落寞谁知楚两僧,早空粱肉谢何曾。
生涯劳轸且炊饭,事业煎茶还倚藤。
一夕相思减明月,百年滋味话深灯。
清凉未舍人天果,此是禅机第几乘。
生涯劳轸且炊饭,事业煎茶还倚藤。
一夕相思减明月,百年滋味话深灯。
清凉未舍人天果,此是禅机第几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的生活与心境,充满了禅意与哲理。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侣在日常生活中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体悟。
首联“落寞谁知楚两僧,早空粱肉谢何曾”,开篇即以“落寞”二字点出僧侣生活的孤独与清寂,暗示了他们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接着“楚两僧”可能是指两位僧侣,也可能暗指一人内心的两个层面,通过对比“空粱肉”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摒弃和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颔联“生涯劳轸且炊饭,事业煎茶还倚藤”,进一步描绘了僧侣简朴而专注的生活方式。炊饭、煎茶这些日常琐事,在他们看来,不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修行的一部分,倚藤则可能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平静。
颈联“一夕相思减明月,百年滋味话深灯”,将时间的跨度拉长,从一夜的相思到百年的滋味,通过“减明月”和“话深灯”这两个意象,表达了时间流逝中对情感的淡泊和对内心深处的探索。相思之情随时间消逝,如同明月渐隐,而内心深处的对话,则如同深灯下的温暖,照亮了心灵的旅程。
尾联“清凉未舍人天果,此是禅机第几乘”,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僧侣生活与修行的深刻理解。清凉未舍,意味着即使在清凉的禅境中,也未曾放弃对人世间因果的理解与实践。人天果,可能指的是人与天之间的关系,以及修行者对宇宙万物的理解。禅机第几乘,则暗示了修行的层次与深度,每一步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整首诗通过对僧侣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们超然物外、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