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院皆柽竹,期栖鸾鹤群
出处:《题郑拾遗南斋》
唐 · 许棠
明时无事谏,岂事隐明君。
每值离丹陛,多陪宴白云。
门连萧洞僻,地与曲江分。
满院皆柽竹,期栖鸾鹤群。
每值离丹陛,多陪宴白云。
门连萧洞僻,地与曲江分。
满院皆柽竹,期栖鸾鹤群。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明时:圣明的时代。无事谏:没有需要劝谏的事情。
岂事隐:怎么会想要归隐。
离丹陛:离开皇宫的台阶,指离开朝廷。
多陪宴:经常陪伴参加宴会。
白云:这里比喻皇帝或高雅的集会。
门连:门庭相连。
萧洞:一个地名,代指偏僻之地。
曲江:唐代长安著名景点,常有文人雅集。
满院:整个庭院。
柽竹:柽树和竹子,象征清高雅致。
期栖:期望栖息。
鸾鹤群:鸾鸟和鹤,象征吉祥和高洁之士。
翻译
在圣明的时代无需进谏,怎会想要归隐侍奉明君。每次离开皇宫大殿,大多伴随君王在白云缭绕处宴饮。
府门连接着偏僻的萧洞,地理位置与著名的曲江相邻。
庭院里到处都是柽树和竹子,期望能吸引鸾鹤这样的祥禽栖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许棠所作,名为《题郑拾遗南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明时无事谏,岂事隐明君"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平静的早晨没有政务烦扰,可以自由地观察周围环境,感受自然之美。这里的“明君”有可能指代当朝圣明的君主,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内心所向往的理想君主。
"每值离丹陛,多陪宴白云"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在宫廷之外,常常独自一人漫步于红色的台阶(丹陛),伴随着飘逸的白云。这里的“丹陛”通常指代宫殿或高贵的地方,而“宴白云”则象征着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
"门连萧洞僻,地与曲江分" 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居之处,门外是一片幽深的山谷(萧洞),而土地则与蜿蜒的河流相接。这里的“萧洞”和“曲江”都营造出一种隐逸、宁静的氛围。
"满院皆柽竹,期栖鸾鹤群" 最后两句展现了诗人居所周围环境的美丽景象,全院都是低矮的竹子(柽竹),而诗人希望能有仙鸟(鸾鹤)在此栖息。这里的“柽竹”和“鸾鹤”都带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