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未遂江湖意,补衮终惭社稷臣
出处:《次韵酬杨椒山四首》
明 · 赵完璧
夙挹风流效折巾,低头此日愧山人。
出门有碍应怀古,学道无成合累身。
筋力日衰犹蹈险,风霜夜寂更伤神。
拂衣未遂江湖意,补衮终惭社稷臣。
出门有碍应怀古,学道无成合累身。
筋力日衰犹蹈险,风霜夜寂更伤神。
拂衣未遂江湖意,补衮终惭社稷臣。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赵完璧对杨椒山的回应之作,通过诗中表达的情感与意境,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于理想的追求。
首联“夙挹风流效折巾,低头此日愧山人。”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过去风流倜傥生活的追忆,以及今日面对现实的自谦与愧疚。这里的“折巾”象征着文人的风雅与自由,而“山人”则可能暗指杨椒山,诗人以“愧”字表达了对对方的敬仰与自我的反省。
颔联“出门有碍应怀古,学道无成合累身。”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在现实中的困境与反思。他提到“出门有碍”,暗示外部环境或个人际遇的阻碍,使得他不得不回顾历史,思考古人如何面对困难。同时,“学道无成”则反映了他在追求理想道路上的挫折感,认为自己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感到内疚。
颈联“筋力日衰犹蹈险,风霜夜寂更伤神。”描绘了诗人随着年岁的增长,体力逐渐衰退,但仍不畏艰险,继续前行。夜晚的风霜不仅带来了自然界的寒冷,也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痛苦。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坚韧与悲凉。
尾联“拂衣未遂江湖意,补衮终惭社稷臣。”表达了诗人未能实现游历江湖的理想,内心充满遗憾。同时,他也自责于作为国家大臣未能尽职尽责,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自我批判精神和对国家责任的深切关怀。这一联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自我反思,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挣扎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社会与国家的深切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