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自言得赐还,复侍紫极宫全文

自言得赐还,复侍紫极宫

出处:《天台谣送人还山
元 · 李孝光
前年过天姥,夜起窥扶桑。
碧海三万里。
日出吐九芒。
飞光上琼台,琼台与天通。
积雪自混沌,却在元气旁。
龙驹啖灵刍,白石皆白羊。
神人久不死,奇气陵苍苍。
手把青筠杖,身著云锦裳。
倒影照灭没,飘飘渡银潢。
其中学仙子,面白双瞳方。
能读八琼书,再迁凋年芳。
暮入雷电室,朝窥朱雀窗。
被谪向下土,不使通绿章。
真宰遭其怒,叱咤欲发狂。
见我凤凰山,一别忆廿霜。
瞳子照人碧,十日飞电光。
自言得赐还,复侍紫极宫
去君五百岁,共会安期生。
别后倘相忆,山头吹玉笙。

鉴赏

这首《天台谣送人还山》是元代诗人李孝光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天台山的神秘与壮丽,以及对友人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与祝福。

诗中开篇即以“前年过天姥,夜起窥扶桑”两句,勾勒出一幅夜晚登高远眺,观日出扶桑的壮阔景象,引人入胜。接着,“碧海三万里,日出吐九芒”进一步渲染了天台山的辽阔与神奇,日出时分,光芒万丈,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照亮。

“飞光上琼台,琼台与天通”,诗人想象着光芒直射至琼台之上,琼台与天际相连,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随后,“积雪自混沌,却在元气旁”则描绘了山中积雪的古老与纯净,与天地间的元气相映成趣。

“龙驹啖灵刍,白石皆白羊”一句,将山中的动物赋予了神秘色彩,龙驹与白石羊共同生活在这片净土之上,和谐共生。而“神人久不死,奇气陵苍苍”则表达了对山中神仙般人物的敬仰与向往。

“手把青筠杖,身著云锦裳”描绘了仙人手持竹杖,身着华丽云锦衣裳的形象,飘逸脱俗。“倒影照灭没,飘飘渡银潢”则展现了仙人乘风破浪,穿越银河的壮丽场景。

最后,“暮入雷电室,朝窥朱雀窗”描述了仙人在夜晚进入雷电之室,清晨则窥视朱雀之窗的生活状态,充满了神秘与奇幻色彩。而“被谪向下土,不使通绿章”则表达了对友人虽被贬谪人间,但仍心系仙境的感慨。

“真宰遭其怒,叱咤欲发狂”一句,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仙人面对人间的愤怒与不满,欲大发雷霆的情景,增加了诗歌的戏剧性。

“见我凤凰山,一别忆廿霜”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对凤凰山的思念之情,时间跨度长达二十年,体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瞳子照人碧,十日飞电光”描绘了友人眼中的碧绿光芒,如同十日飞射的电光,充满活力与希望。

“自言得赐还,复侍紫极宫”则表达了友人获得仙界的恩赐,得以重返仙境,继续侍奉紫极宫的喜悦与荣耀。

“去君五百岁,共会安期生”则预示了五百年后,诗人与友人将在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的引领下再次相聚,体现了对永恒友谊的期待与憧憬。

“别后倘相忆,山头吹玉笙”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寄语,即使分别后,也希望能通过山头吹奏的玉笙声,传达彼此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天台山的神秘与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与祝福,以及对永恒友谊的期待与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