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痛饮非无意,也儗江湖作散人
出处:《涵碧亭为乡人郭宜轩赋》
明 · 韩雍
谁搆幽亭近水滨,宜轩高致自无伦。
波光万顷映天色,茅屋数椽无市尘。
樵唱渔歌孤棹晚,野花间草四时春。
我来痛饮非无意,也儗江湖作散人。
波光万顷映天色,茅屋数椽无市尘。
樵唱渔歌孤棹晚,野花间草四时春。
我来痛饮非无意,也儗江湖作散人。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韩雍的《涵碧亭为乡人郭宜轩赋》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宜人的乡村画卷。首句“谁搆幽亭近水滨”以疑问的方式引出,点明了亭子的地理位置,临近水面,显得格外清幽。"宜轩高致自无伦"赞美了郭宜轩的高尚情操和亭子的设计巧妙,超凡脱俗。
接下来,“波光万顷映天色”描绘了广阔的水面与天空交相辉映的景象,给人以开阔的视觉享受。"茅屋数椽无市尘"则强调了环境的清静,远离尘嚣,生活简朴而宁静。
“樵唱渔歌孤棹晚”通过樵夫和渔人的歌声以及傍晚划船的场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恬淡与和谐。"野花间草四时春"进一步渲染了四季如春的自然之美,让人感受到浓厚的诗意。
最后两句“我来痛饮非无意,也儗江湖作散人”表达了诗人来访涵碧亭并非偶然,他在这里畅饮,似乎也有了隐逸江湖的心境,流露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涵碧亭周边环境的细致描绘,以及诗人的情感寄托,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隐逸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