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全文

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

唐 · 陈子昂
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
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
闻莺忽相访,题凤久裴回。
石髓空盈握,金经秘不开。
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

拼音版原文

yóurénxiànshū

báofǎnlíngtái

chuándàoxúnxiānyǒu

qīngnángmàilái

wényīngxiāng访fǎng

fèngjiǔpéihuí

shísuǐkōngyíng

jīnjīngkāi

háifèng

luòyángcái

注释

游人:指拜访者。
灵台:道教修炼之地或内心清净之处。
传道:传播宗教或哲学道理。
青囊:古代学识渊博的人常携带的书袋,这里指占卜之术。
卖卜:从事占卜职业。
闻莺:听见黄莺的叫声。
题凤:在有凤凰图案的地方题字。
裴回:徘徊,犹豫不决。
石髓:传说中的仙丹或矿石精华。
金经:珍贵的佛经或秘籍。
缝掖子:古代学府的弟子,如太学的学子。
洛阳才:指洛阳地区有才华的人。

翻译

游人带着书卷离去,傍晚时分返回灵台。
他传播道义寻找仙友,以售卖青囊里的占卜方法为生。
听到黄莺鸣叫突然来访,长久地在凤凰图案前徘徊。
石头精华虽满手,但珍贵的金经却紧闭不开。
他还怀疑自己是学府的弟子,又像洛阳才子般富有才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历之人在薄暮时分回到灵台的景象。诗中的“游人献书去,薄暮返灵台”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寻访,以及自己独自返回山中隐居之地的情境。

接下来的“传道寻仙友,青囊卖卜来”则写出了诗人在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时,通过占卜来确认所求。这里的“传道”指的是交流心得和学问,“青囊”是古代占卜用的工具,而“仙友”则可能象征着那种高洁、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诗中后半部分,通过“闻莺忽相访,题凤久裴回”表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情谊深厚,即便是偶然的拜访,也能引起彼此深刻的回忆和交流。这里的“闻莺”指的是听到燕子的鸣叫,这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或友人的到访,“题凤久裴回”则是写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深。

紧接着,诗人通过“石髓空盈握,金经秘不开”两句,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守护内在智慧的意境。“石髓”在这里象征着纯净和坚固,“金经”则代表着珍贵的知识或心得,而“空盈握”和“秘不开”则表明诗人对外界的防备和对内在智慧的保护。

最后两句“还疑缝掖子,复似洛阳才”,通过历史上的才子故事(如《世说新语》中的王粲),抒写了诗人对于自己才能是否能得到认可的自我怀疑,以及对古代名士洛阳才子的赞赏和向往。

整首诗流露出作者对于山中隐居生活的向往,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个人才华和智慧的自省。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境遇的细腻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