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利害判,所较无一发
出处:《敬简堂分韵得月字》
宋 · 朱熹
煌煌定方中,农隙孟冬月。
君侯敞斋扉,华榜新未揭。
我来适兹时,亦有大夫茇。
清觞不留行,晤语得超越。
更看雷雨势,翻动龙蛇窟。
襟怀顿能输,肝胆亦已竭。
老仙来何方,湖海气硉矹。
君侯敛袂起,颠越承屦袜。
坐人惊创见,引去殊卒卒。
伊余不忍逝,顿首愿有谒。
人生均秉彝,天造岂停歇。
云何利害判,所较无一发。
兹焉辨不早,大本将恐蹶。
吾言实自箴,君听未宜忽。
君侯敞斋扉,华榜新未揭。
我来适兹时,亦有大夫茇。
清觞不留行,晤语得超越。
更看雷雨势,翻动龙蛇窟。
襟怀顿能输,肝胆亦已竭。
老仙来何方,湖海气硉矹。
君侯敛袂起,颠越承屦袜。
坐人惊创见,引去殊卒卒。
伊余不忍逝,顿首愿有谒。
人生均秉彝,天造岂停歇。
云何利害判,所较无一发。
兹焉辨不早,大本将恐蹶。
吾言实自箴,君听未宜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冬月的一个特定时刻,一位君侯邀请“我”到他的斋室中相聚的情景。环境清雅,氛围温馨,主人与客人的对话深入而超脱,仿佛能触及心灵深处。通过描述雷雨之势和龙蛇之穴,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联系,展现了襟怀的开阔与肝胆的真诚。
接着,诗中提到“老仙”的形象,象征着高深的智慧与广阔的胸怀,与君侯的形象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人物之间的精神交流与启发。君侯的起身与礼让,以及客人的不舍与请求,体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尊重与谦逊。
最后,诗人以人生哲理收尾,提出对利害判断的反思,强调了道德与天性的本质,以及对事物本质的辨识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整个诗篇充满了深刻的思考与人文关怀,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社会、人性及自然的深刻洞察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