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九十六千亿黄金,不如当时一掬沙全文

九十六千亿黄金,不如当时一掬沙

出处:《无忧王
明 · 王世贞
无忧王,昔作童子戏。
抟沙奉世尊,遂登铁轮位。
以此夙因皮肉粗,宫中为欢不成娱,三千娇女并就屠。
拔将蔑戾车,生主阿鼻狱。
镬汤与火床,碓剉诸业毒。
但入不得出,入者已非一。
不独祸平人行复,赚王入烹烧恶狱。
主刬平,生阿鼻。
昔作无厌杀,今作无厌施。
发取八万四千佛舍利,立造八万四千窣堵波。
一夜役鬼神,为我分置娑婆。
九十六千亿黄金,不如当时一掬沙
金器银器及铜瓦,不如最后半诃摩。
勒果摩登伽鸯崛摩,一念回向成阿罗。
福德可似人王多,倘不蚤悔将奈何。

鉴赏

这首诗《无忧王》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以佛教故事为背景,通过寓言的形式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对人生、因果报应的思考。

诗中的“无忧王”原为童子时,曾以沙为玩具供奉佛祖,因此在前世种下了善因,今生得以登上高位。然而,他过去生中曾有过无尽的杀戮行为,导致今生承受了地狱般的痛苦。诗中描述了地狱中的种种苦难,如铁轮、镬汤、火床、碓剉等酷刑,以及无数的娇女被屠杀的情景,形象地描绘了因果报应的残酷现实。

接着,诗中提到无忧王在地狱中遭受的苦难,不仅限于自己,还连累了他人,包括他的眷属和过去的受害者。他为了赎罪,不惜耗费巨大的财富和资源,建造了大量的佛塔,并分发黄金,甚至取佛舍利,立窣堵波(佛塔),试图通过这些行为来减轻自己的罪孽。然而,这些努力最终都未能使他逃脱地狱之苦,反而加剧了他的罪孽感。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描述无忧王在地狱中的忏悔和转变,以及他的一念之转,最终成为阿罗汉(佛教中的圣者)的故事,强调了改过自新和修行的重要性。诗中指出,尽管无忧王拥有庞大的权力和财富,但如果他不早些悔悟,最终仍将面临无法挽回的后果。

整体而言,《无忧王》通过一个虚构的故事,深刻探讨了因果报应、改过自新以及修行解脱的主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意义和道德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