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明德既不立,斯民何由新全文

明德既不立,斯民何由新

出处:《梧窗赠林县博坛
明 · 方献夫
眷彼窗中人,读书藉梧阴。
观梧识物理,掩卷契圣心。
天下与国家,本之在一身。
是之谓格物,昭昭如指陈。
苟其不知本,学问徒纷纷。
明德既不立,斯民何由新
如是焉用梧,用梧成爱淫。
谓之物交物,请以为子箴。

鉴赏

这首诗以“梧窗”为题,借物喻人,寓意深远。诗人通过描述一个人在窗边读书的情景,引出对读书目的和方法的思考。首句“眷彼窗中人,读书藉梧阴”,描绘了读书人利用梧桐树荫读书的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专注的氛围。接下来,“观梧识物理,掩卷契圣心”,表达了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梧桐树来理解宇宙万物的道理,并且在闭书后能与圣贤之心相契合,体现了读书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心灵的感悟和与圣贤精神的共鸣。

“天下与国家,本之在一身”,强调个人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指出个人的修养和责任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是之谓格物,昭昭如指陈”,进一步阐述了通过观察事物(格物)来明辨是非、理解真理的过程,如同指明道路一般清晰明确。

然而,诗人随后提出了对盲目追求学问的警示:“苟其不知本,学问徒纷纷。”如果学习者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那么再多的知识也只是徒劳无功。接着,“明德既不立,斯民何由新”,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如果没有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就无法得到真正的革新和发展。

最后,“如是焉用梧,用梧成爱淫。谓之物交物,请以为子箴”,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批评了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的学习态度,而没有深入理解和实践,甚至可能走向错误的方向。他呼吁人们要像对待自然界的梧桐一样,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交流和模仿上。这不仅是对林县博坛的告诫,也是对所有读者的警醒,强调了学习的真正价值在于深刻理解和内在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