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知形貌列仙癯,石带烟霞山少肉
出处:《题林和靖秋深二帖与石田同用坡韵》
明 · 张渊
乾坤悠悠书两幅,墨光深照西湖渌。
人间番覆似浮云,此纸完全如璧玉。
少陵瘦硬真入评,右军姿媚宜云俗。
想当援笔对梅花,谁用官奴寒把烛。
自然心画得天妙,一字百金酬不足。
乃知形貌列仙癯,石带烟霞山少肉。
岩岩气节高百世,奚假文章身后录。
东坡去后古祠荒,月下不闻迎送曲。
遗迹君家岂偶然,天遣清风激修竹。
凭君开卷望孤山,三灌蔷薇咀秋菊。
人间番覆似浮云,此纸完全如璧玉。
少陵瘦硬真入评,右军姿媚宜云俗。
想当援笔对梅花,谁用官奴寒把烛。
自然心画得天妙,一字百金酬不足。
乃知形貌列仙癯,石带烟霞山少肉。
岩岩气节高百世,奚假文章身后录。
东坡去后古祠荒,月下不闻迎送曲。
遗迹君家岂偶然,天遣清风激修竹。
凭君开卷望孤山,三灌蔷薇咀秋菊。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张渊的诗《题林和靖秋深二帖与石田同用坡韵》以书法艺术为主题,通过对林和靖墨宝的赞美,展现了书法的魅力和作者的敬仰之情。首句“乾坤悠悠书两幅”描绘了书法作品的广阔背景,接着“墨光深照西湖渌”运用比喻,形容墨色深沉而明亮,如同西湖绿水映照,显出作品的生动与雅致。
“人间番覆似浮云,此纸完全如璧玉”将人事变迁与书法的永恒相对比,强调了书法作品的珍贵。诗人引用杜甫(少陵)的风格评价为“瘦硬”,王羲之(右军)的笔法被赞为“姿媚”,暗示了林和靖书法的独特韵味。
“想当援笔对梅花,谁用官奴寒把烛”通过想象林和靖创作时的情景,烘托出其专注与高雅。接下来的诗句赞美书法的自然之美,认为一字千金也不足以表达其价值,进而描绘了林和靖书法的超凡脱俗。
“形貌列仙癯,石带烟霞山少肉”进一步刻画了书法的神韵,仿佛林和靖的字迹自带仙风道骨,简练而有力。诗人还称赞其气节高尚,超越世俗,认为书法本身即是一种不朽的记录。
最后,诗人提到苏东坡之后祠堂的荒凉,与林和靖书法的流传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林和靖作品能长久流传的肯定。结尾处邀请读者一同欣赏孤山上的遗迹,并期待在秋日里品读佳作,感受那份清风竹影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书法艺术为载体,赞美了林和靖的才华与人格魅力,同时也寓含了对传统文人精神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