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曹独遭此,天道何茫茫
出处:《海边谣》
明 · 王佐(汝学
海岸谁家女,修发方覆眉。
破舟得不死,傍岸呱呱啼。
问之本贫家,早孤兄嫂依。
长兄苦衣食,前月去贩黎。
次兄欠官钱,卒岁苦监羁。
儿独与嫂居,身无完裙衣。
朝暮取薪水,儿出嫂蒸藜。
东邻有恶少,略人男女儿。
虽为新旧妇,亦被略术迷。
一为略术迷,随之东以西。
迢迢海北路,几人乡井悲。
几家母哭子,孤老无依栖。
几家夫寻妻,身只而流离。
官方有公事,诉云姑去而。
衔血苦吁天,天远那得知。
此苦长已矣,终天但含凄。
儿昨出不虞,略至此海隅。
先在十数人,亦皆儿所如。
同置密室中,事若有所须。
半夜须者来,门外声相呼。
上船趁早潮,莫待沙乾枯。
男女连绳出,贯人如贯鱼。
一有喧哗声,落头威其馀。
连落一二头,谁不惜身躯。
人人皆吞声,掩蓬泪如珠。
摇摇出中流,天地亦伤感。
海洋忽变色,乾坤皆黯惨。
舟人葬鱼腹,儿身偶得坎。
艰危虽万状,比死苦稍减。
太平群女郎,婚嫁不离乡。
出嫁事舅姑,归宁拜爷娘。
骨肉老相保,其乐且无央。
儿曹独遭此,天道何茫茫。
亦闻此恶少,前月事仓茫。
家聚八九僮,倏忽酢九缸。
渊默而雷声,鬼谴送南阳。
南阳父母慈,置之仁寿场。
双翼插虎胁,放飞食牛羊。
世事千万端,言之可心伤。
施恩岂无所,恩虎大不可。
道路今以目,丈人休问我。
行人闻此言,洒泪湿道左。
破舟得不死,傍岸呱呱啼。
问之本贫家,早孤兄嫂依。
长兄苦衣食,前月去贩黎。
次兄欠官钱,卒岁苦监羁。
儿独与嫂居,身无完裙衣。
朝暮取薪水,儿出嫂蒸藜。
东邻有恶少,略人男女儿。
虽为新旧妇,亦被略术迷。
一为略术迷,随之东以西。
迢迢海北路,几人乡井悲。
几家母哭子,孤老无依栖。
几家夫寻妻,身只而流离。
官方有公事,诉云姑去而。
衔血苦吁天,天远那得知。
此苦长已矣,终天但含凄。
儿昨出不虞,略至此海隅。
先在十数人,亦皆儿所如。
同置密室中,事若有所须。
半夜须者来,门外声相呼。
上船趁早潮,莫待沙乾枯。
男女连绳出,贯人如贯鱼。
一有喧哗声,落头威其馀。
连落一二头,谁不惜身躯。
人人皆吞声,掩蓬泪如珠。
摇摇出中流,天地亦伤感。
海洋忽变色,乾坤皆黯惨。
舟人葬鱼腹,儿身偶得坎。
艰危虽万状,比死苦稍减。
太平群女郎,婚嫁不离乡。
出嫁事舅姑,归宁拜爷娘。
骨肉老相保,其乐且无央。
儿曹独遭此,天道何茫茫。
亦闻此恶少,前月事仓茫。
家聚八九僮,倏忽酢九缸。
渊默而雷声,鬼谴送南阳。
南阳父母慈,置之仁寿场。
双翼插虎胁,放飞食牛羊。
世事千万端,言之可心伤。
施恩岂无所,恩虎大不可。
道路今以目,丈人休问我。
行人闻此言,洒泪湿道左。
鉴赏
这首《海边谣》描绘了一幅悲惨的画面,反映了明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诗中通过描述一位海边贫家女的遭遇,以及她所面临的种种不幸,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开篇“海岸谁家女,修发方覆眉”,描绘了一个面容清秀的少女,她的头发刚刚及眉,暗示着她的年龄尚小,生活却已充满艰辛。接着,“破舟得不死,傍岸呱呱啼”一句,形象地表现了少女在恶劣环境下挣扎求生的场景,她的哭声在岸边回荡,充满了无助和绝望。
随后,诗人通过询问少女的家庭背景,揭示了她兄长们因生活所迫而背井离乡、遭受各种不幸的命运。这些情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大、家庭成员间相互扶持却又难以摆脱困境的现实。
“东邻有恶少,略人男女儿”一句,点出了少女所面临的更大威胁——来自社会底层的恶少,他们利用各种手段侵犯无辜女性,使少女的生活雪上加霜。这一段描述不仅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也表达了对受害者命运的深切同情。
诗中还提到了官方对这类事件的处理,尽管受害者努力申诉,但“天远那得知”的无奈,反映了法律和正义在面对社会底层人民时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最后,诗人通过少女的遭遇,以及她与恶少斗争的场景,展现了人性中的勇敢与牺牲。尽管最终少女得以逃脱,但诗中流露出的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忧虑和对未来的悲观情绪,让人不禁思考社会如何才能给予弱势群体更多的保护和支持。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一个普通少女命运的描绘,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