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人纲沦没尽,更凭谁挽倒狂澜
出处:《时事杂感四首 其三》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旧君何地得偏安,寥落词臣胆未寒。
文母早为新腊死,少卿得当报恩难。
青蛇见座经三载,白虎谈经念百官。
今日人纲沦没尽,更凭谁挽倒狂澜。
文母早为新腊死,少卿得当报恩难。
青蛇见座经三载,白虎谈经念百官。
今日人纲沦没尽,更凭谁挽倒狂澜。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期的诗人曹家达所作的《时事杂感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时局的深切忧虑与感慨。
首句“旧君何地得偏安”,以“旧君”指代已逝去的统治者或理想中的秩序,感叹在动荡的时代中,这种理想状态难以维持,暗示了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过去的怀念。接着,“寥落词臣胆未寒”一句,将诗人自己比作“词臣”,虽身处乱世,但内心仍充满激情与不屈,体现了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母早为新腊死,少卿得当报恩难”两句,运用典故,借历史人物表达对当前局势的担忧。文母可能指的是古代的贤妻良母形象,新腊死可能暗喻新秩序的短暂与脆弱;少卿则可能指代忠诚的臣子,报恩难则反映了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忠诚与报答的困难。
“青蛇见座经三载,白虎谈经念百官”两句,继续通过象征手法描绘时局的严峻。青蛇和白虎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常被用于象征邪恶或权力。此处可能暗指政治斗争或社会矛盾的长期存在,以及对广大官员的深切关怀。
最后,“今日人纲沦没尽,更凭谁挽倒狂澜”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对当前社会道德沦丧、秩序崩溃的强烈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助。诗人呼吁谁能站出来,扭转这混乱的局面,充满了对社会变革的渴望和对正义的呼唤。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强烈的责任感,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