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牺象未应殊断木,江湖底处有穷鳞全文

牺象未应殊断木,江湖底处有穷鳞

出处:《春来食不继戏作
宋 · 陆游
久卧穷阎困负薪,何妨扫尽太仓陈。
瘦如饭颗吟诗面,饥似柴桑乞食身。
牺象未应殊断木,江湖底处有穷鳞
大冠长剑人看好,不换茅檐一幅巾。

拼音版原文

jiǔqióngyánkùnxīnfángsǎojìntàicāngchén

shòufànyínshīmiàncháisāngshíshēn

xiàngwèiyìngshūduànjiāngchùyǒuqiónglín
guānchángjiànrénkànhǎohuànmáoyánjīn

注释

穷阎:贫穷的陋室。
负薪:砍柴。
太仓陈:仓库里的陈旧粮食。
饭颗:形容极瘦的脸庞。
柴桑:陶渊明的故乡,这里指贫困的生活。
牺象:祭祀用的牺牲。
穷鳞:困境中的鱼,比喻身处困境的人。
大冠长剑:象征地位和权力。
一幅巾:乡村茅屋的一块布巾,象征简朴生活。

翻译

长久以来居住在贫穷的陋室,还要辛苦砍柴为生,不妨把仓库里的陈粮都清理干净。
形容憔悴,面如饭粒般瘦削,却依然吟诵着诗歌,生活贫困如同陶渊明那样常向人乞食。
即使身处困境,如同祭祀用的牺牲,也不应像枯木一般毫无生机,何处能找到一条困境中的出路呢?
虽然人们羡慕我身佩长剑,头戴大冠,但我宁愿保持简朴,不愿用它们换取乡村茅屋的一方布巾。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春来食不继戏作》,描绘了诗人生活困顿却坚守节操的形象。首句“久卧穷阎困负薪”写出了诗人长期贫困,以砍柴为生的艰辛处境。次句“何妨扫尽太仓陈”则以幽默自嘲的方式,表示即使生活艰难,也无妨清理官府仓库中的陈粮,暗示对社会不公的讽刺。

“瘦如饭颗吟诗面,饥似柴桑乞食身”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刻画出诗人虽然瘦弱但坚持吟诗作赋,尽管饥饿但仍保持读书人的尊严,颇有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

“牺象未应殊断木,江湖底处有穷鳞”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感慨,即使身处困境,也不愿改变自己的立场,如同水中之鱼,虽穷困但不失自由之志。

最后两句“大冠长剑人看好,不换茅檐一幅巾”以豪放的态度收束全诗,表明诗人宁愿保持高洁的品行,不愿为了世俗的赞赏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宁愿住在简陋的茅屋,也不愿换取华丽的冠剑。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展现了陆游在困苦中坚守人格与理想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