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沼百年馀武烈,秖应前席问苍生
出处:《送俞少司空赴召》
明 · 罗钦顺
莺求高树有新声,吹起残花弄晓晴。
春水欲平桃叶渡,冬卿初别石头城。
魏牟江上心能远,显父壶中酒正清。
台沼百年馀武烈,秖应前席问苍生。
春水欲平桃叶渡,冬卿初别石头城。
魏牟江上心能远,显父壶中酒正清。
台沼百年馀武烈,秖应前席问苍生。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罗钦顺所作,名为《送俞少司空赴召》。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赴京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
首联“莺求高树有新声,吹起残花弄晓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黄莺在高树间鸣叫,带来了新的声音,春风拂过,残花在晨光中摇曳,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隐含着对友人即将踏上旅程的期待与祝福。
颔联“春水欲平桃叶渡,冬卿初别石头城。”进一步展开画面,春水即将涨满,桃叶渡口一片生机,而冬卿(友人)则刚离开石头城,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离别的不舍。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巧妙地映射出时间的推移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颈联“魏牟江上心能远,显父壶中酒正清。”转而表达诗人对友人品格的赞美。魏牟是古代一位志向高远的贤士,此处借以形容友人心境的高远;显父则是以酒会友的雅士,这里的“酒正清”不仅指酒质清澈,更寓意着友情的纯净与深沉。这两句既是对友人个性的赞赏,也是对友情真挚的颂扬。
尾联“台沼百年馀武烈,秪应前席问苍生。”则将视野拉宽,以历史上的台沼(古代的水利工程)为喻,赞颂友人如先贤一般,拥有卓越的功绩与高尚的品德。同时,借用“前席问苍生”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关心民生、体恤百姓的期待与敬仰,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友人品格的赞美以及对国家、社会的关怀,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