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无车马红尘少,乐有琴书白日迟
出处:《赵司门成之新居》
宋 · 连文凤
何必山巅共水涯,闲心幽远此相宜。
喧无车马红尘少,乐有琴书白日迟。
晴槛倚风初柳处,夜灯听雨正蛙时。
客来试问功名事,已付功名与酒卮。
喧无车马红尘少,乐有琴书白日迟。
晴槛倚风初柳处,夜灯听雨正蛙时。
客来试问功名事,已付功名与酒卮。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何必:不必一定。山巅:山顶。
水涯:海边。
闲心:宁静的心境。
幽远:深远。
喧:喧闹。
车马:车辆和马匹。
红尘:世俗尘世。
少:稀少。
乐:乐趣。
晴槛:晴天的栏杆。
倚风:靠着微风。
初柳:新发的柳树。
夜灯:夜晚的灯火。
听雨:听雨声。
正蛙时:青蛙鸣叫的时候。
客来:客人来访。
功名事:追求功名的事。
已付:已经交付。
酒卮:酒杯。
翻译
何必一定要在山顶海边,这样宁静的心境才适宜。没有车马喧嚣,红尘纷扰稀少,只有琴书相伴,白天也显得漫长。
晴天时坐在窗边,微风轻拂着刚发芽的柳树,夜晚则在灯下听雨声,青蛙鸣叫正当时。
如果有客人来访,询问起功名之事,我只愿借酒消愁,把功名交付给酒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连文凤所作的《赵司门成之新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赵司门新居的环境和生活情境,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淡泊的意境。
首句“何必山巅共水涯”,表达了对繁华世俗的超脱态度,认为宁静的生活并不一定非要在山水之间才能找到。接着,“闲心幽远此相宜”强调了新居主人内心的闲适与心境的深远,暗示这里是一个适合修身养性的地方。
“喧无车马红尘少”进一步描绘了新居的清静,没有世俗的喧嚣和车马往来,显得格外安宁。“乐有琴书白日迟”则写出主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着弹琴读书的乐趣,时间仿佛变得悠长而从容。
“晴槛倚风初柳处”描绘出新居外景,春风中的柳树映衬着晴空下的栏杆,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夜灯听雨正蛙时”则转至夜晚,雨声与蛙鸣构成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夜景,更显其清幽。
最后两句“客来试问功名事,已付功名与酒卮”,通过客人来访询问功名之事,反衬出主人已经淡泊名利,将追求功名的心思寄托在饮酒之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洒脱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写景抒怀,展现了赵司门新居的宁静与主人的淡泊心态,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