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初铸钱为强国,盗贼无端皆得职
出处:《关西行》
宋 · 刘攽
关西居人多闭屋,屋底老翁相向哭。
县官禁钱钱益轻,百姓无钱食不足。
平时斗粟钱百数,今者千钱人不顾。
大家萧条无十金,小家流离半逵路。
忆初铸钱为强国,盗贼无端皆得职。
迩来救弊因宽民,盗贼自苦民逾贫。
安得万物皆为铜,阴阳炽炭造化工。
铸钱万万大似尺,官定足用民家丰。
县官禁钱钱益轻,百姓无钱食不足。
平时斗粟钱百数,今者千钱人不顾。
大家萧条无十金,小家流离半逵路。
忆初铸钱为强国,盗贼无端皆得职。
迩来救弊因宽民,盗贼自苦民逾贫。
安得万物皆为铜,阴阳炽炭造化工。
铸钱万万大似尺,官定足用民家丰。
鉴赏
这首《关西行》由宋代诗人刘攽所作,通过描绘关西地区因铸钱政策导致的民生困苦,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忧虑。
诗中以“关西居人多闭屋,屋底老翁相向哭”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百姓在困境中的悲惨景象,屋内老翁相对而泣,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绝望。接着,“县官禁钱钱益轻,百姓无钱食不足”两句,揭示了政府政策与民间生活之间的矛盾,禁钱反而使得货币流通更加困难,百姓因缺乏货币而陷入饥饿困境。
“平时斗粟钱百数,今者千钱人不顾”进一步对比了过去与现在的粮食价格与货币价值,突出了物价上涨之快,普通百姓无力购买基本生活所需,生活愈发艰难。随后,“大家萧条无十金,小家流离半逵路”则将视野扩大至整个社会,无论是富户还是贫民,都陷入了贫困之中,许多人甚至流离失所。
最后,“忆初铸钱为强国,盗贼无端皆得职。迩来救弊因宽民,盗贼自苦民逾贫”两句反思了铸钱政策的初衷与结果,指出最初铸钱是为了增强国家实力,却导致盗贼横行;后来虽试图减轻民众负担,但盗贼的苦难并未减少,反而使百姓更加贫穷。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也体现了诗人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深切思考。
“安得万物皆为铜,阴阳炽炭造化工。铸钱万万大似尺,官定足用民家丰”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希望所有物质都能转化为铜,通过自然的力量解决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铸出的大钱能满足国家和民众的需求,实现社会的繁荣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社会现实的细腻描绘和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以及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