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
出处:《湖山春意图》
明 · 陈政
我忆年才十五六,寻春几涉罗浮麓。
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
有时直上朱明巅,目穷溟渤隘八埏。
閒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
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
便从岭海访吴楚,遍览衡岱穷幽燕。
鹓班簉羽凡几载,宦途又向西南改。
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
芙蓉削出天外峰,渔舟帖帖湖涵空。
芳松新柳各生态,依然桃杏争春红。
三茅此去谅不远,精脉应与罗浮通。
是谁卜筑青岩下,尚书犹子今曹公。
曹公平昔最知已,十载京华多气义。
外台邂逅又同官,聚首论心欲忘寐。
与君同是倦游人,千里家山入梦频。
安得王维辋川笔,为我添入罗浮春。
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
有时直上朱明巅,目穷溟渤隘八埏。
閒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
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
便从岭海访吴楚,遍览衡岱穷幽燕。
鹓班簉羽凡几载,宦途又向西南改。
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
芙蓉削出天外峰,渔舟帖帖湖涵空。
芳松新柳各生态,依然桃杏争春红。
三茅此去谅不远,精脉应与罗浮通。
是谁卜筑青岩下,尚书犹子今曹公。
曹公平昔最知已,十载京华多气义。
外台邂逅又同官,聚首论心欲忘寐。
与君同是倦游人,千里家山入梦频。
安得王维辋川笔,为我添入罗浮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开篇“我忆年才十五六”,诗人以自述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他年轻时的时光,那时他探寻春天的脚步踏遍了罗浮山麓。接着,“艳杏夭桃簇晓红,金芝瑶草和烟绿”两句,通过色彩鲜明的描绘,展现了早春时节山间花木的生机勃勃,红艳的杏花、桃花簇拥着朝阳,金黄的芝草在晨雾中显得格外翠绿。
“有时直上朱明巅,目穷溟渤隘八埏”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仰望与探索,他登高远眺,视野辽阔,仿佛能将大海与大地尽收眼底。接下来,“閒呼羽客酌云液,兴来落笔诗千篇”两句,描绘了诗人与仙人共饮云液,灵感涌动时挥毫泼墨的情景,展现出其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雅致生活。
“偶然名入丹桂籍,西风吹上珠江船”两句,表达了诗人因才华被认可而有机会踏上更广阔世界的旅程,从岭南到长江流域,遍览名山大川。然而,好景不长,“山云溪月想当年,彷佛图中见精采”两句,诗人开始怀念起过去的宁静与美好,仿佛那些画面仍历历在目。
“芙蓉削出天外峰,渔舟帖帖湖涵空”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芙蓉山峰如削,渔舟静泊于湖面,一片宁静和谐。接着,“芳松新柳各生态,依然桃杏争春红”两句,通过对比不同季节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四季更替之美。
最后,“三茅此去谅不远,精脉应与罗浮通”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自己的足迹能延伸至更远的地方,与罗浮山的精神脉络相连。全诗以“是谁卜筑青岩下,尚书犹子今曹公”一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与背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与人物之间的关联。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未来旅程的憧憬,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