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九华山,谪仙之所名
出处:《题九华山图为陈二守》
元末明初 · 王行
池阳古鄣郡,江左闻佳声。
峨峨九华山,谪仙之所名。
其巅紫霄迥,其下沧波澄。
千岩白云起,万象清风生。
兹地既灵秀,草木皆欣荣。
中有隐者居,奕世传芳馨。
潜德耀厥后,应召趍宸京。
悠悠乘倅车,来治姑苏城。
政化爰已洽,惠我东南氓。
公暇有登览,远目增双明。
新图貌故山,足慰瞻云情。
君亲本同事,於焉著忠诚。
抚卷兴我咏,遥峰天际横。
峨峨九华山,谪仙之所名。
其巅紫霄迥,其下沧波澄。
千岩白云起,万象清风生。
兹地既灵秀,草木皆欣荣。
中有隐者居,奕世传芳馨。
潜德耀厥后,应召趍宸京。
悠悠乘倅车,来治姑苏城。
政化爰已洽,惠我东南氓。
公暇有登览,远目增双明。
新图貌故山,足慰瞻云情。
君亲本同事,於焉著忠诚。
抚卷兴我咏,遥峰天际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九华山的壮丽景色与陈二守的高尚品德。开篇即点出九华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名声,接着以“峨峨”、“紫霄迥”、“沧波澄”等词描绘山势之高峻、云雾之缭绕、水色之清澈。山中云气千岩而起,万物在清风中显得生机勃勃。诗人赞叹此地灵气汇聚,草木皆显繁荣。
进一步,诗人提到九华山中隐居的高人,他们的美德光照后代,并应召前往京城。陈二守乘着官车,来到苏州治理,政绩卓著,惠及东南百姓。在公务之余,他欣赏山景,心旷神怡。新绘的山图让他得以怀念故乡的山峦,满足了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诗人感慨于君臣之间的关系,认为忠孝本为一体,陈二守的行为体现了对君主的忠诚。通过阅读书籍,诗人激发起对陈二守的赞美之情,将目光投向遥远的天际,仿佛那横跨天际的远峰象征着陈二守的高尚品德与远大理想。整首诗通过对九华山美景的描绘和对陈二守品德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高尚人格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