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皇盛烈,比祚华嵩
出处:《禋雅》
南北朝 · 沈约
盛乐斯举,协徵调宫。
灵飨庆洽,祉积化融。
八变有序,三献已终。
坎牲瘗玉,酬德报功。
振垂成吕,投壤生风。
道无虚致,事由感通。
于皇盛烈,比祚华嵩。
灵飨庆洽,祉积化融。
八变有序,三献已终。
坎牲瘗玉,酬德报功。
振垂成吕,投壤生风。
道无虚致,事由感通。
于皇盛烈,比祚华嵩。
鉴赏
这首诗是沈约的《禋雅》(其二),属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沈约是南梁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以清新典雅、结构严谨而著称。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通过对仪式和音乐的细腻描述,展现了古代祭礼的庄重与神圣。
"盛乐斯举,协徵调宫。灵飨庆洽,祉积化融。" 这几句描绘的是祭祀开始时的壮观场面,“盛乐”指的是宏伟的音乐,而“协徵调宫”则是指不同的音阶和谐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灵飨庆洽”中的“灵飨”可能指的是神灵降临的美食,“祉积化融”则表达了人们对神灵恩惠的期待与感激。
"八变有序,三献已终。坎牲瘗玉,酬德报功。" 这部分描述了祭礼的过程和结束,以及对神灵的供奉。“八变”可能指的是祭祀中的八种不同的仪式步骤,“三献”则是指祭品的三次奉献。"坎牲瘗玉"中“坎牲”可能是一种古代的祭礼工具或用品,而“酬德报功”则表达了人们对神灵恩惠的感激和回报。
"振垂成吕,投壤生风。道无虚致,事由感通。" 这几句诗描绘的是祭祀后的一种精神状态。“振垂成吕”可能是指音乐的结束,而“投壤生风”则形容一种自然而然的和谐氛围。“道无虚致”表达了一种真诚不渝的态度,“事由感通”则强调了祭祀活动中人与神之间情感的交流。
"于皇盛烈,比祚华嵩。" 最后两句诗歌颂扬的是皇家的伟大和祭礼的隆重。“于皇盛烈”可能是指皇家祭礼的盛大,而“比祚华嵩”则是将这种盛大与山脉相比较,形容其高大而不朽。
沈约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细节的精细描写和对氛围的巧妙营造,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古代礼仪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