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已见九杈□,洞里不逢三朵花
出处:《唐律寄呈父凤山提举 其八》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南岳诸峰处处嘉,麻鞋竹杖蹑青霞。
山前已见九杈□,洞里不逢三朵花。
岩瀑垂垂腾晓蜃,野田渺渺落寒鸦。
衡阳鼓角风悲咽,游子斯时正忆家。
山前已见九杈□,洞里不逢三朵花。
岩瀑垂垂腾晓蜃,野田渺渺落寒鸦。
衡阳鼓角风悲咽,游子斯时正忆家。
注释
南岳:指衡山,中国五岳之一。嘉:美好,优美。
麻鞋:用麻编织的鞋子,古人的日常鞋履。
竹杖:用竹子制作的手杖,便于行走。
青霞:形容青色的云彩。
九杈:形容树枝分叉众多。
洞里:指山洞内部。
三朵花:可能象征吉祥或稀有之物。
岩瀑:从岩石上挂下的瀑布。
晓蜃:早晨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比喻虚幻景象。
渺渺:形容广阔无边。
寒鸦:冬季常见的乌鸦。
衡阳:地名,在湖南,古代有‘雁过衡阳’的说法。
鼓角:古代军中的乐器,此处代指战争或远方的消息。
风悲咽:形容风声凄凉。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忆家:思念家乡。
翻译
南岳群峰景色优美,穿着麻鞋竹杖踏着青云漫步。山前已能望见九枝状的树木,洞中却未遇见三朵盛开的花。
岩石上瀑布晨雾弥漫,像海市蜃楼般壮观,田野间冷风吹过,寒鸦归巢。
衡阳城的鼓角声在风中显得凄凉,此时远游的旅人格外思念家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岳诸峰游历时的所见所感。"麻鞋竹杖蹑青霞"表明了作者登山采药的情景,"洞里不逢三朵花"则可能象征着山中幽深之处难寻美好事物。"岩瀑垂垂腾晓蜃"形容山中的瀑布飞流而下,声势浩大;"野田渺渺落寒鸦"描绘了秋末时分的荒凉景象和寒鸦的凄厉叫声。最后两句"衡阳鼓角风悲咽,游子斯时正忆家"则表达了作者听到远处传来的军事号角声中带着悲凉,以及作为游子的自己在此时此刻对家的思念之情。
诗人汪元量通过这首诗展示了其深厚的山水情怀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远方家园的无限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