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奋迅时,波旬生恐怖
出处:《师子颂贺新住持》
明 · 成鹫
大哉大法王,出为众生父。
大哉大师王,生为百兽主。
法王师子王,不隔毛头许。
谛观法王法,请听师子语。
师子初生时,周行方七步。
师子学语时,嚬呻振威怒。
师子转身时,返掷还超距。
师子独行时,彳亍无伴侣。
师子出山时,鬼神默诃护。
狮子奋迅时,波旬生恐怖。
师子踞座时,龙象如环堵。
师子蹴踏时,野干神气沮。
有耳闻未闻,有目睹未睹。
咸聆师子吼,快观师子舞。
师子舞若何,神力庄严具。
一舞入法界,再舞净法土。
三舞转法轮,四舞酬法乳。
五舞吹法螺,六舞击法鼓。
七舞布法云,八舞施法雨。
九舞转法灯,十舞弘法绪。
师子慧命长,师子法身固。
宝山大好山,午天正亭午。
徽猷振古今,威光耀寰宇。
师子复师子,记莂生补处。
千秋巩化城,天龙领八部。
万古演法音,频伽及鹦鹉。
顽牛老更顽,头角无所取。
长歌寄法筵,灯笼触露柱。
应作如是观,应作如是举。
要识师子真,须明向上句。
大哉大师王,生为百兽主。
法王师子王,不隔毛头许。
谛观法王法,请听师子语。
师子初生时,周行方七步。
师子学语时,嚬呻振威怒。
师子转身时,返掷还超距。
师子独行时,彳亍无伴侣。
师子出山时,鬼神默诃护。
狮子奋迅时,波旬生恐怖。
师子踞座时,龙象如环堵。
师子蹴踏时,野干神气沮。
有耳闻未闻,有目睹未睹。
咸聆师子吼,快观师子舞。
师子舞若何,神力庄严具。
一舞入法界,再舞净法土。
三舞转法轮,四舞酬法乳。
五舞吹法螺,六舞击法鼓。
七舞布法云,八舞施法雨。
九舞转法灯,十舞弘法绪。
师子慧命长,师子法身固。
宝山大好山,午天正亭午。
徽猷振古今,威光耀寰宇。
师子复师子,记莂生补处。
千秋巩化城,天龙领八部。
万古演法音,频伽及鹦鹉。
顽牛老更顽,头角无所取。
长歌寄法筵,灯笼触露柱。
应作如是观,应作如是举。
要识师子真,须明向上句。
鉴赏
这首《师子颂贺新住持》以狮子为喻,生动描绘了新住持的非凡气度与法力。诗中将狮子比作法王,形象地展现了狮子的威猛与智慧,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主导地位。狮子的出生、成长、行动、守护等场景,都被赋予了深刻的佛教寓意,象征着新住持在佛法上的成就与影响力。
诗中通过狮子的各种行为,如初生时的周行、学语时的威怒、转身时的超距、独行时的孤独、出山时的鬼神护佑、奋迅时的恐怖生起、踞座时的龙象环绕、蹴踏时的野干神气沮丧等,展现了狮子的神力与庄严。这些描述不仅赞美了狮子的自然属性,更寓意了新住持在佛法上的卓越成就和对众生的慈悲关怀。
狮子的舞蹈被赋予了法界的进入、法土的净化、法轮的转动、法乳的酬答、法螺的吹响、法鼓的击打、法云的散布、法雨的施予、法灯的旋转、法绪的弘扬等法义,象征着新住持在佛法传播上的深远影响和对众生的教化。
诗的最后部分表达了对新住持智慧生命的长久、法身的坚固的祝愿,以及对其在佛法事业上的持续贡献的期待。同时,也提醒读者应以正确的方式理解和实践佛法,认识到狮子(法王)的真正意义在于其精神内涵而非外在形式。
整体而言,《师子颂贺新住持》不仅是一首对新住持的赞美之词,也是对佛法深邃智慧的颂扬,体现了明代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对佛法实践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