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舍一珠藏,烟袅九龙阴
出处:《瓦镫》
明 · 区怀瑞
薪穷兰麝后,焰劫几销沉。
得借此陶力,应知不昧心。
光舍一珠藏,烟袅九龙阴。
若并铜荷影,终怜古翠侵。
得借此陶力,应知不昧心。
光舍一珠藏,烟袅九龙阴。
若并铜荷影,终怜古翠侵。
鉴赏
这首《瓦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瓦镫在燃烧过程中的独特魅力与深邃寓意。首句“薪穷兰麝后”,以“兰麝”喻指香料,暗示瓦镫燃烧时所散发出的香气,与普通柴薪燃烧形成对比,凸显其独特之处。接着,“焰劫几销沉”一句,通过“焰劫”这一形象化的表述,描绘了火焰在燃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与考验,而“几销沉”则暗示了火焰虽经考验,却依然顽强地燃烧着。
“得借此陶力,应知不昧心。”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借瓦镫燃烧的过程,表达了对坚韧不屈、不忘初心精神的赞美。瓦镫在燃烧中释放出的光芒,如同照亮黑暗的心灯,提醒人们即使在困难与挑战面前,也要保持内心的光明与坚定。
“光舍一珠藏,烟袅九龙阴。”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将瓦镫的光芒比作“一珠”,隐喻其内在的智慧与力量;而“烟袅九龙阴”则描绘了燃烧时产生的烟雾,仿佛是龙的阴影,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寓意着瓦镫燃烧所产生的影响与启示。
最后,“若并铜荷影,终怜古翠侵。”这两句诗以铜荷的影子与古翠(古代珍贵的绿色宝石)的侵蚀为喻,表达了对瓦镫燃烧后留下的痕迹与影响的感慨。铜荷的影子象征着瓦镫燃烧的瞬间美,而古翠的侵蚀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强调了瓦镫虽短暂,但其留下的印记与启示却是永恒的。
整体而言,《瓦镫》不仅展现了瓦镫燃烧时的美丽景象,更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瓦镫燃烧过程的描绘,表达了对坚韧、坚持自我、珍惜时光等价值观的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