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倾银汉落晴湾,种得莲花俨翠鬟
明 · 林大春
谁倾银汉落晴湾,种得莲花俨翠鬟。
丞相留题空瀚海,将军行垒耀天山。
潮声夜转渔灯入,野色朝开猎骑还。
共说边城屯细柳,西风不用玉为关。
丞相留题空瀚海,将军行垒耀天山。
潮声夜转渔灯入,野色朝开猎骑还。
共说边城屯细柳,西风不用玉为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潮水与莲花峰的自然景观,以及历史人物的痕迹,展现了明代诗人对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的独特感悟。
首联“谁倾银汉落晴湾,种得莲花俨翠鬟”,以“银汉”比喻清澈的溪流或江水,形象地描绘了晴朗天气中水流如银河般倾泻的情景,接着以“莲花俨翠鬟”形容莲花亭亭玉立的姿态,如同翠绿的发髻,生动地展现了莲花的美丽与生机。
颔联“丞相留题空瀚海,将军行垒耀天山”,通过“丞相”和“将军”的典故,暗示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此留下了足迹,但如今只剩下空荡荡的瀚海和闪耀在天山的军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颈联“潮声夜转渔灯入,野色朝开猎骑还”,描绘了夜晚潮水的声音与渔灯的映照,以及清晨野色的开阔与猎骑的归来,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尾联“共说边城屯细柳,西风不用玉为关”,引用了汉代名将李广屯兵细柳的典故,表达了对边防安全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风力(西风)足以抵御外敌,无需用玉筑成关隘,体现了对自然力量的信任与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思,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