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色沧海澨,弥年窘将迎
出处:《龙山九日》
元 · 黄溍
鬓色沧海澨,弥年窘将迎。
属兹九日至,缅爱龙山名。
欣然得胜践,况乃群彦并。
碧萝引幽策,凉泉度飞觥。
志适形可忘,神舒体逾轻。
鄙劣竟何取,腼颜结华缨。
登高谢能赋,徇禄惭归耕。
幸此农事休,万宝咸告成。
庶竭一饷乐,持用夸升平。
月出众山静,天空夕云惊。
先民贵无荒,简书今有程。
怅焉难久留,振袂松风生。
属兹九日至,缅爱龙山名。
欣然得胜践,况乃群彦并。
碧萝引幽策,凉泉度飞觥。
志适形可忘,神舒体逾轻。
鄙劣竟何取,腼颜结华缨。
登高谢能赋,徇禄惭归耕。
幸此农事休,万宝咸告成。
庶竭一饷乐,持用夸升平。
月出众山静,天空夕云惊。
先民贵无荒,简书今有程。
怅焉难久留,振袂松风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参与龙山九日活动的场景与感受,展现了古代文人雅集的风雅与情怀。
首句“鬓色沧海澨,弥年窘将迎”,以苍老的鬓发和一年到头的忙碌,暗示了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艰辛。接着,“属兹九日至,缅爱龙山名”则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九日活动的期待,以及对龙山这一传统节日地点的敬仰。
“欣然得胜践,况乃群彦并”表现了诗人对与众多才子相聚的喜悦之情。“碧萝引幽策,凉泉度飞觥”描绘了活动中的自然美景与欢饮场景,体现了文人雅士在自然中寻觅乐趣的生活态度。
“志适形可忘,神舒体逾轻”表达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与艺术之美的状态,心灵得到了极大的放松与愉悦。“鄙劣竟何取,腼颜结华缨”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身份与才华的谦逊与自省。
“登高谢能赋,徇禄惭归耕”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与世俗功利的矛盾心理,既有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又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愧疚。“幸此农事休,万宝咸告成”表达了对农事结束、丰收景象的庆幸与感慨。
“庶竭一饷乐,持用夸升平”则是诗人希望借这次聚会,表达对社会和谐与繁荣的向往。“月出众山静,天空夕云惊”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壮丽,以及自然界的神秘与变化。
最后,“先民贵无荒,简书今有程”提醒人们要珍惜土地,遵循农时,体现了对农业文明的尊重与传承。“怅焉难久留,振袂松风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未来可能的离别感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在自然与文化活动中寻求精神寄托与情感释放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