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此真不动物,亦名观自在全文

此真不动物,亦名观自在

出处:《诗偈 其一六二
唐 · 庞蕴
耳闻他骂詈,心知口莫对。
恶亦不须嫌,好亦不须爱。
豁达无关津,虚空无挂碍。
此真不动物,亦名观自在

注释

耳闻:听见。
他:指对方。
骂詈:责骂、辱骂。
心知:心里明白。
口莫对:嘴上无法回应。
恶亦不须嫌:即使遭遇恶意也不必嫌弃。
好亦不须爱:即使是赞美也不必过分喜爱。
豁达:心胸开阔。
无关津:不受渡口或困难的影响。
虚空:内心空灵。
无挂碍:没有束缚。
此真不动物:这是真正不动心的状态。
观自在:观世音菩萨的别称,意为能观照世间一切,自在无碍。

翻译

听到他恶语相向,心里明白嘴上却无法回应。
无论是恶言还是赞美,都不必过分在意。
心胸开阔不受渡口阻碍,内心空灵无所挂碍。
这真是不动心的状态,也被称为观世音菩萨的境界。

鉴赏

这是一首颇具禅意的诗偈,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耳闻他骂詈,心知口莫对”一句,展现了内心的从容与豁达,即使面对别人的辱骂,也不必作答,因为心中明白,不需计较。这是一种超脱于世俗纷争的心态。

“恶亦不须嫌,好亦不须爱”则更进一步表明诗人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持有一种平常心,不加判断,不执着。这种境界已达到了对世事的超然物外,不为喜怒哀乐所动摇。

“豁达无关津,虚空无挂碍”进一步强化了上述观点,诗人之心如同虚空,没有任何阻碍和束缚。这种豁达与虚空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精神自由和解脱。

最后,“此真不动物,亦名观自在”则是对前文意境的总结和升华。“此真不动物”意味着这是一种超越生死、物欲之上的真实存在,而“亦名观自在”则表明这种存在状态,是一种内心的觉察与自在。

整首诗偈流露出一种深厚的禅宗思想,通过对世间各种相对性的超越,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