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未归飞锡远,清淮初渡木杯閒
出处:《送聚上人还普应寺》
明 · 吴俨
铃语遥遥紫翠间,分明为报远公还。
龙施法雨迎新檄,雪作天花散旧山。
净土未归飞锡远,清淮初渡木杯閒。
从今高卧双松底,便是渊明懒出关。
龙施法雨迎新檄,雪作天花散旧山。
净土未归飞锡远,清淮初渡木杯閒。
从今高卧双松底,便是渊明懒出关。
鉴赏
这首明代吴俨的《送聚上人还普应寺》,以“铃语遥遥紫翠间”开篇,描绘了一幅悠远宁静的画面。铃声在紫色与翠色交织的环境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即将离别的消息,为远公的归来而鸣响。接下来,“龙施法雨迎新檄,雪作天花散旧山”,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龙的法力比作甘霖,迎接新的使命;雪花化为天上的花朵,洒落在曾经的山峦之上,象征着变化与重生。
“净土未归飞锡远,清淮初渡木杯閒”,则表达了对上人(僧侣)旅程的感慨。未归的净土象征着心灵的归宿,飞锡远行则是僧侣生活的真实写照;初渡清淮,木杯闲适,展现了旅途中的平静与自在。最后,“从今高卧双松底,便是渊明懒出关”,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希望上人能够在宁静中度过余生,如同陶渊明般远离尘嚣,享受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送别之情,也蕴含了对禅宗智慧和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