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恻重恻恻,君为远行客
出处:《代内赠别》
明 · 孙蕡
恻恻重恻恻,君为远行客。
远行无时还,千山复万山。
不怨别离苦,所嗟道路难。
鸿雁集沙渚,鸟雀栖山樊。
遑遑欲何之,竟岁不得安。
昔为风中柳,今若霜后兰。
雪霰被平野,风沙侵苦颜。
苦颜日以凋,去路日以遥。
妾今守空闺,岁暮不自聊。
寒花无妍姿,冻柳无秀条。
凄其旧容色,坐为忧患销。
临期一樽酒,聊以永今朝。
前途善珍重,努力登云霄。
远行无时还,千山复万山。
不怨别离苦,所嗟道路难。
鸿雁集沙渚,鸟雀栖山樊。
遑遑欲何之,竟岁不得安。
昔为风中柳,今若霜后兰。
雪霰被平野,风沙侵苦颜。
苦颜日以凋,去路日以遥。
妾今守空闺,岁暮不自聊。
寒花无妍姿,冻柳无秀条。
凄其旧容色,坐为忧患销。
临期一樽酒,聊以永今朝。
前途善珍重,努力登云霄。
鉴赏
这首诗名为《代内赠别》,是明代诗人孙蕡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与担忧之情。
开篇“恻恻重恻恻,君为远行客”以双重叠词“恻恻”表达出内心的哀伤与不舍,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氛围之中。接着,“远行无时还,千山复万山”,通过描写远行的艰难与漫长,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沉重感。
“不怨别离苦,所嗟道路难”两句转折,表明妻子虽然面对离别的痛苦,但更担忧的是丈夫旅途的艰辛与危险。接下来的自然景象描绘——“鸿雁集沙渚,鸟雀栖山樊”,既渲染了环境的孤寂与荒凉,也暗喻了主人公孤独的旅程。
“遑遑欲何之,竟岁不得安”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迷茫与不安,而“昔为风中柳,今若霜后兰”则运用比喻,将过去与现在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境遇的变化。
“雪霰被平野,风沙侵苦颜”描绘了恶劣的自然环境,进一步烘托了主人公的艰难处境。“苦颜日以凋,去路日以遥”则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疲惫与无助,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妾今守空闺,岁暮不自聊”转回妻子的角度,描述她独自在家的寂寞与无奈。“寒花无妍姿,冻柳无秀条”以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凄其旧容色,坐为忧患销”则表达了妻子因思念与担忧而面容憔悴。
最后,“临期一樽酒,聊以永今朝”表达了在离别前的相聚时刻,夫妻双方以酒相慰,寄托对未来团聚的希望。“前途善珍重,努力登云霄”则是对丈夫的勉励与祝福,希望他能平安归来,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细腻,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深刻地描绘了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期盼,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