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定知老子喜欲舞,鼎来骚客争奏功全文

定知老子喜欲舞,鼎来骚客争奏功

出处:《再次韵答余司理
宋 · 陈造
雨来不后晴不迟,今晴昔雨皆可诗。
自怜老去才易尽,平日尚有黄绢辞。
挑灯初听鼕鼕鼓,南风收尽檐间雨。
麦根既润燥乃宜,此事时传老农语。
人家屋脊黄云中,南村北村欢笑同。
定知老子喜欲舞,鼎来骚客争奏功
诗人例穷天肯恤,浩然不逢李贺疾。
宿习缠结我未脱,前身永思今次律。
君亦妙巧戕其天,低摧与我皆可怜。
此篇严密更开托,却须编入襄阳乐。

注释

雨:雨水。
晴:晴朗。
黄绢辞:比喻优美的诗句。
鼕鼕鼓:形容鼓声。
南风:温暖的春风。
老农语:农村老人的经验之谈。
老子:泛指老年人。
李贺疾:李贺的困苦遭遇,借指艰难处境。
宿习:长期养成的习惯。
襄阳乐:襄阳地区的音乐或文学作品集。

翻译

雨来得及时,晴天也不晚,无论是晴是雨,都适合写诗。
感叹自己年老才情渐逝,但平日里还能写出黄绢般的佳句。
点燃灯火,初闻鼓声咚咚,南风吹干了屋檐上的雨滴。
麦子在适宜的湿度下生长,这是老农常言的道理。
村庄上空,屋脊处似有黄云,南村北村的人们一同欢笑。
料想那老者欣喜若狂,文人骚客争相歌颂。
诗人虽穷困,天公也怜悯,没有遇到李贺那样的疾苦。
长久的习惯束缚着我,对过去的韵律仍念念不忘。
你也巧妙地运用了自然,低沉的境遇让人同情。
这篇作品深沉而富有寄托,应收入襄阳的乐章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题目为《再次韵答余司理》。诗中,诗人以雨晴的变化为引子,表达对时光流逝和才华老去的感慨。他提到雨后天晴的景象都富有诗意,即使年事已高,仍有创作之心。诗人挑灯夜读,听到雨后的鼓声,感受到南风吹干了檐头的雨水,麦根得到滋润,这是农谚中的智慧。乡村人家在雨过天晴后欢声笑语,诗人想象老者因丰收而欣喜若狂,文人墨客也争相歌颂。

诗人感叹自己虽有才情,但未能像李贺那样豪放不羁,仍受旧习束缚。他自嘲说自己未能摆脱过去的局限,但仍试图以新的律韵创作,希望作品能融入襄阳乐章之中。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才华的珍视以及对创作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余司理的回应和互动。整体上,这首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展现了宋诗的婉约与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