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峡擘灵威掌,绝磴崖悬博望槎
出处:《雨中游武彝山四首》
明 · 张萱
路入瑶台望转赊,空闻仙骨变黄芽。
连云峡擘灵威掌,绝磴崖悬博望槎。
野鴂啼残千树雨,榔梅开尽一溪花。
暂来未及同亭宴,且掇峰头片片霞。
连云峡擘灵威掌,绝磴崖悬博望槎。
野鴂啼残千树雨,榔梅开尽一溪花。
暂来未及同亭宴,且掇峰头片片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游览武彝山的景象,充满了神秘与自然之美。首句“路入瑶台望转赊”,以“瑶台”象征仙境,暗示旅程的奇妙与遥远,引人遐想。接着“空闻仙骨变黄芽”,运用比喻手法,将仙人的骨骼比作黄芽,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表达了对仙人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变化的感慨。
“连云峡擘灵威掌,绝磴崖悬博望槎”两句,通过“擘”、“悬”等动词,生动描绘了山势的险峻与壮观,仿佛可以看到云雾缭绕的山间,灵威之掌划破云层,绝壁上的栈道如同博望槎般悬挂在空中,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自然景观。
“野鴂啼残千树雨,榔梅开尽一溪花”则转向听觉与视觉的描写,野鴂的啼鸣在雨中回荡,千树的雨滴似乎都被它们的歌声所唤醒;榔梅在溪边绽放,将整个溪流装点得如诗如画。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最后,“暂来未及同亭宴,且掇峰头片片霞”表达了诗人虽未能参与亭中的宴饮,却有幸在峰顶欣赏到如霞般的美景。这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是对短暂而美好体验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雨中武彝山的壮丽景色与诗人的情感巧妙融合,既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传达了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瞬间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