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夹谷翁,文献尚有遗
出处:《上夹谷书隐先生六首 其二》
宋 · 何梦桂
反袂叹麟折,过门伤凤衰。
奠楹不复作,世丧礼乐隳。
世丧道不丧,文岂不在兹。
千载而有人,三代犹可追。
吾闻夹谷翁,文献尚有遗。
斯世微斯人,皇皇吾安归。
奠楹不复作,世丧礼乐隳。
世丧道不丧,文岂不在兹。
千载而有人,三代犹可追。
吾闻夹谷翁,文献尚有遗。
斯世微斯人,皇皇吾安归。
注释
反袂:转身。叹:叹息。
麟:麒麟,象征祥瑞。
折:折损。
过门:路过。
伤:痛心。
凤:凤凰,象征高贵。
衰:凋零。
奠楹:祭堂。
复作:再设立。
世丧:世间的丧葬风俗。
礼乐:礼仪和音乐。
道不丧:道义未衰。
兹:这里。
千载:千年。
有人:有贤人。
三代:夏商周三代。
夹谷翁:历史人物,可能指有学问的长者。
文献:文献知识。
遗:留存。
斯世:这个世道。
微:衰微。
斯人:这样的人。
皇皇:迷茫不安。
归:归宿。
翻译
我转身叹息麒麟的折损,路过家门痛感凤凰的凋零。祭堂不再设立,礼仪丧制都已破败。
虽然世间风俗败坏,道义并未消亡,文化难道就不存在于此吗?
千年之后若有贤人,还能追寻夏商周三代的风范。
我听说夹谷老人,他的文献知识仍有留存。
在这个世道衰微之时,没有这样的人,我该何处寻找归宿呢?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怀旧和对传统文化关切的作品。开篇“反袂叹麟折,过门伤凤衰”两句,用鲜明的笔触描绘了一种颓废与哀伤的情景。袂是古代官员的袖子,反袂即是翻转衣袖,这里用来比喻时光易逝、事物更新换代;麟折凤衰则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贵族文化的没落。随后“奠楹不复作,世丧礼乐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失落感,诗人哀叹古代礼仪和音乐艺术的废弛。
然而,在“世丧道不丧,文岂不在兹”的句子中,诗人的情绪出现转折。即便是时代更迭、传统文化遭受破坏,但至理和正道依然存在,而且可以通过文献来寻找和保存。接着的“千载而有人,三代犹可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怀念之情,即便是过去的事物已经逝去无踪,但是仍旧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那些伟大人物和事迹。
最后,“吾闻夹谷翁,文献尚有遗。斯世微斯人,皇皇吾安归”几句,诗人提到“夹谷翁”,即是书隐先生,这里表达了对知识分子保存传统文化的敬意,并且通过这些遗留下来的文献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和归宿。在这样的背景下,“斯世微斯人”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当代人的浅薄和物质化的哀叹,而“皇皇吾安归”则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