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破秦师无一人,亲将隆准放鸿门,英雄绝世无等伦
出处:《过项羽故宫》
明 · 徐渭
黄楼西畔徐州治,西楚当时作都处。
尚馀一半长荆蓁,今作州仓积官米。
伯图巳自足奢豪,正好将金贮阿娇。
如何拓土为宫室,不及咸阳一夕烧。
岂是鉴秦等殷夏,或因争战无閒暇。
一朝泪尽帐中人,千古波沉台上瓦。
独破秦师无一人,亲将隆准放鸿门,英雄绝世无等伦。
牧羊之子一竖耳,谁遣黄袍拥在身,一为放弑蒙恶名。
总有奇勋不可赎,黄须判吏持大狱。
噫嗟嗟,每当读史为三覆。
尚馀一半长荆蓁,今作州仓积官米。
伯图巳自足奢豪,正好将金贮阿娇。
如何拓土为宫室,不及咸阳一夕烧。
岂是鉴秦等殷夏,或因争战无閒暇。
一朝泪尽帐中人,千古波沉台上瓦。
独破秦师无一人,亲将隆准放鸿门,英雄绝世无等伦。
牧羊之子一竖耳,谁遣黄袍拥在身,一为放弑蒙恶名。
总有奇勋不可赎,黄须判吏持大狱。
噫嗟嗟,每当读史为三覆。
鉴赏
这首《过项羽故宫》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通过对项羽故宫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思考。
诗开篇即以“黄楼西畔徐州治”点出地点,引出对西楚霸王项羽的追忆。接着“西楚当时作都处”一句,点明项羽曾在此建立都城,奠定了一段辉煌的历史。然而,“尚馀一半长荆蓁,今作州仓积官米”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伯图巳自足奢豪,正好将金贮阿娇”两句,运用典故,暗指项羽的奢侈生活,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其最终败亡的原因。接下来,“如何拓土为宫室,不及咸阳一夕烧”则通过对比项羽的劳民伤财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表达了对项羽决策的质疑。
“岂是鉴秦等殷夏,或因争战无閒暇”两句,进一步探讨了项羽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对历史教训的忽视,或是战争的连绵不绝。随后,“一朝泪尽帐中人,千古波沉台上瓦”两句,通过描述项羽的悲剧命运,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同情。
“独破秦师无一人,亲将隆准放鸿门,英雄绝世无等伦”几句,赞美了项羽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以及他作为英雄的独特地位。然而,“牧羊之子一竖耳,谁遣黄袍拥在身,一为放弑蒙恶名”则揭示了项羽出身卑微的事实,并对其被拥立为王,最终导致悲剧命运表示了深深的遗憾。
最后,“总有奇勋不可赎,黄须判吏持大狱”两句,强调了项羽虽有功勋,却无法挽回败局,而那些执行判决的官员,也难逃历史的审判。全诗以“噫嗟嗟,每当读史为三覆”结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思与感慨。
综上所述,《过项羽故宫》不仅是一首对历史人物的咏叹之作,更蕴含了对权力、战争、英雄主义以及历史进程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