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缄龙焙火前春,翠字红绡熨眼新
出处:《以诗送宣赐进奉红绡封龙字茶与琏禅师》
宋 · 丁谓
密缄龙焙火前春,翠字红绡熨眼新。
品味至高谁合得,双林树下上乘人。
品味至高谁合得,双林树下上乘人。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密缄:密封。龙焙:龙井茶的烘焙。
火前春:炉火前的春天气息。
翠字:翠绿色的茶叶。
红绡:红色的薄绸。
熨眼新:映入眼帘的新鲜感。
品味:品尝。
至高:最顶级的。
谁合得:谁能领略。
双林树下:双林寺下的隐士。
上乘人:高人,顶尖人物。
翻译
密封着的龙井茶在炉火前烘焙,翠绿的茶叶和红色的丝巾映入眼帘,清新无比。谁能品尝到这极致的美味,那一定是双林树下的高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人物丁谓的作品,名为《以诗送宣赐进奉红绡封龙字茶与琏禅师》。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工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功底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
"密缄龙焙火前春" 这一句描写的是春天时节,龙焙(一种烧制茶叶的工具)前的热气蒸腾的情景。"翠字红绡熨眼新" 则是形容一种名叫“红绡”的丝绒精美绝伦,用以包裹的茶叶如同刚熏过的眼睛般明亮。
接下来的两句 "品味至高谁合得,双林树下上乘人" 表达了诗人对这份茶的极致赞赏和享受。这里的“品味至高”指的是这红绡包裹的龙字茶,其味道已经达到顶峰;而“双林树下上乘人”则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图景,诗人或许是在一片宁静的林间,与高僧共享此茶,体验一种超凡脱俗的生活。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茶文化的深厚情感,还透露出了对佛法的尊崇和追求。通过这短短几行,我们可以感受到丁谓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寻找平衡和升华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