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几陪韦杜春同醉,一别荆吴岁屡更全文

几陪韦杜春同醉,一别荆吴岁屡更

出处:《寄酬李宛平内乡
明 · 孙继皋
京兆田郎题柱名,相逢我未厌承明。
几陪韦杜春同醉,一别荆吴岁屡更
丹地不萦归客梦,沧江难忘故人情。
尺书传字来何处,愁听流莺树里声。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继皋写给李宛平内乡的回赠之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联“京兆田郎题柱名,相逢我未厌承明”,以典故开篇,借用了“题柱”之典,表达了与友人初次相遇时的喜悦与不舍,如同在京城相逢,彼此的名字都刻在了对方的心上,即使日后重逢也未曾厌倦对方的才华与品德。

颔联“几陪韦杜春同醉,一别荆吴岁屡更”,回忆了与友人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无论是春日的欢聚还是分别后岁月的更迭,都让这段友情显得尤为珍贵。韦杜指韦应物和杜甫,这里泛指诗人朋友间的聚会;荆吴则指孙继皋与李宛平的两地相隔,时间的流逝见证了友情的深厚。

颈联“丹地不萦归客梦,沧江难忘故人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丹地象征着友人所在之地,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心中却无牵挂,因为心中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沧江则是诗人自己的家乡,虽然身处异乡,但对故乡和友人的记忆却难以忘怀。

尾联“尺书传字来何处,愁听流莺树里声”,描绘了诗人收到友人书信时的情景。一封简短的信件,承载着千言万语,从遥远的地方传来,让诗人既感温暖又感忧愁。流莺的啼鸣,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增添了诗中的情感层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而真挚的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读来令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