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嫌盘苜蓿,频约过禅栖
身游三辅北,家在七闽西。
廓落心俱远,逍遥物共齐。
朱门慵削牍,丹壑惯扶藜。
笠小披山雾,鞋穿踏雪泥。
隐囊双管玉,大布一袍绨。
班氏书堪借,扬亭酒欲赍。
愁惟歌九咏,力肯破群迷。
揖客将军贵,工诗处士题。
不嫌盘苜蓿,频约过禅栖。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孔昭的黄山人士拜访他人的场景,展现了孔昭的个性与生活态度。首句“尔自何方至”,以疑问开篇,引出孔昭的突然造访,给人以惊喜之感。接着“丹青手自携”一句,点明孔昭不仅携带了画笔,还可能携带着艺术的灵感与创作的热情。
“身游三辅北,家在七闽西。”这两句通过地理位置的对比,展现了孔昭的行踪广泛,既有北方的游历,也有南方家乡的牵挂,体现了他的生活多姿多彩,同时也暗示了他的自由不羁。
“廓落心俱远,逍遥物共齐。”孔昭的心境开阔,与外界保持着和谐统一,无论是繁华还是宁静,都能自在应对,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朱门慵削牍,丹壑惯扶藜。”朱门指富贵人家,孔昭却对这样的生活不屑一顾,更喜欢在自然中漫步,手持藜杖,悠然自得。这反映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以及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
“笠小披山雾,鞋穿踏雪泥。”孔昭头戴斗笠,脚踏雪地,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他在山林间行走的情景,表现了他的坚韧与勇敢,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隐囊双管玉,大布一袍绨。”孔昭的生活简朴而雅致,他使用玉管作为文具,穿着粗布衣袍,既体现了他的高洁品质,也反映了他对物质的淡泊追求。
“班氏书堪借,扬亭酒欲赍。”孔昭不仅喜爱阅读,还愿意与他人分享书籍,同时对饮酒也颇有兴趣,这显示出他的人格魅力和社交能力。
“愁惟歌九咏,力肯破群迷。”面对困难和挑战,孔昭选择用诗歌来抒发情感,以智慧和勇气去破解人生的困惑,展现了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揖客将军贵,工诗处士题。”孔昭不仅受到将军的尊敬,也得到了文人的赞誉,这说明他在社会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不嫌盘苜蓿,频约过禅栖。”孔昭不嫌弃简陋的生活,经常邀请朋友一起参禅悟道,体现了他内心的平和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孔昭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高尚的品质以及对自然、艺术和生活的深刻理解,是一幅生动的人物画像,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