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君交臂吾何闇,噀血呼天迹已陈
出处:《挽曹君直》
清末近现代初 · 陈曾寿
校书东观共昏晨,谓是騊駼一辈人。
岂意波流沉一世,始知抗激有孤臣。
失君交臂吾何闇,噀血呼天迹已陈。
未了男儿忠孝事,盖棺遗语剧酸辛。
岂意波流沉一世,始知抗激有孤臣。
失君交臂吾何闇,噀血呼天迹已陈。
未了男儿忠孝事,盖棺遗语剧酸辛。
鉴赏
这首挽诗《挽曹君直》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诗中表达了对曹君直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
首句“校书东观共昏晨”,描绘了曹君直在东观校书时的辛勤工作,日夜不息,体现了其勤勉的精神。接着,“谓是騊駼一辈人”一句,将曹君直比作騊駼(古代传说中的神马),暗示他不仅才华横溢,还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远大的抱负。
然而,“岂意波流沉一世,始知抗激有孤臣”两句转折,指出曹君直的一生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甚至遭遇了世人的误解和忽视,如同孤臣一般,独自承受着世间的波折与不公。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对曹君直命运的同情和感慨。
“失君交臂吾何闇,噀血呼天迹已陈”进一步揭示了曹君直与君主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个人的悲剧命运。这里的“失君”意味着失去了君王的信任和支持,而“交臂”则比喻失去机会或被忽视。曹君直的呼天问地,表达了他对不公正待遇的愤怒与无奈。
最后,“未了男儿忠孝事,盖棺遗语剧酸辛”总结了曹君直一生的追求与遗憾。作为一位忠诚的臣子,他始终坚守着忠孝之道,但遗憾的是,这些高尚品质在他去世后才被世人所认识和理解,留下了一段酸辛的遗言。
整首诗通过对比、象征和情感的抒发,深刻地展现了曹君直一生的坎坷与不平,以及后人对其精神的敬仰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