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应人世外,别有武陵溪
出处:《天台隐者》
宋 · 林景熙
俗驾不曾到,瘦筇时复携。
肺肝清涧饮,鬓发老岩栖。
野巷犹鸡犬,春城自鼓鞞。
未应人世外,别有武陵溪。
肺肝清涧饮,鬓发老岩栖。
野巷犹鸡犬,春城自鼓鞞。
未应人世外,别有武陵溪。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俗驾:平常的车马,指世俗的来访者。瘦筇:瘦竹杖,形容竹杖细长且轻便。
肺肝:比喻内心深处,此处指肺腑。
鬓发:鬓角和头发,代指人的年龄和外貌。
岩栖:栖息于岩石,形容隐居生活。
鼓鞞:鼓乐声,古代军中的乐器,也指城市中的喧嚣。
武陵溪: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地名,象征隐居的宁静之地。
翻译
平常的车马未曾来过,我常拄着瘦竹杖漫步。在清澈的山涧中洗净肺腑,头发斑白如在岩石上栖息。
野外小巷仍有鸡犬声,春天的城市自然有鼓乐声。
这里并非世外桃源,但也另有像武陵溪那样的隐秘之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天台山的高人形象。"俗驾不曾到,瘦筇时复携",表达了隐者远离尘世喧嚣,常持竹杖独行山间,过着简朴的生活。"肺肝清涧饮,鬓发老岩栖",写其以山泉为饮,头发斑白而选择在岩石间栖息,体现了其超然物外的恬淡心境。
"野巷犹鸡犬,春城自鼓鞞"进一步描绘了山中宁静的田园生活,即使是最基本的鸡犬声,也显得格外和谐,与外界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未应人世外,别有武陵溪",暗含桃花源般的意境,暗示这里并非真正的人世之外,而是有着如陶渊明笔下武陵溪般隐秘而美好的世外桃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一个远离尘嚣、亲近自然、心境清静的隐者形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世界的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