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
出处:《九华山歌》
唐 · 刘禹锡
奇峰一见惊魂魄,意想洪垆始开辟。
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仙。
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
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寄临东溟。
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
九华山,九华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疑是九龙夭矫欲攀天,忽逢霹雳一声化为石。
不然何至今,悠悠亿万年,气势不死如腾仙。
云含幽兮月添冷,月凝晖兮江漾影。
结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长在无人境。
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寄临东溟。
乘樏不来广乐绝,独与猿鸟愁青荧。
君不见敬亭之山黄索漠,兀如断岸无棱角。
宣城谢守一首诗,遂使声名齐五岳。
九华山,九华山。
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奇峰:奇特的山峰。惊魂魄:令人震惊心魄。
洪垆:洪炉世界。
开辟:开辟。
九龙夭矫:九条龙矫健。
攀天:攀天际。
霹雳:雷电。
化为石:化为石头。
气势不死:气势不衰。
腾仙:腾空仙人。
云含幽:云雾缭绕。
月添冷:增添月色的幽深。
结根:深深扎根。
无人境:人迹罕至之处。
轩皇:古代帝王。
封禅:封禅仪式。
广乐:盛大音乐。
敬亭之山:敬亭山。
黄索漠:黄沙漫漫。
兀如:孤峭如。
宣城谢守:宣城太守。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
造化:大自然。
尤物:独特之物。
籍甚:过分赞誉。
翻译
初次见到奇特的山峰令人震惊心魄,仿佛想象中洪炉世界的开辟怀疑是九条龙矫健欲攀天际,忽然雷电轰鸣化为石头
否则为何它能留存至今,亿万年岁月里气势不衰,犹如腾空仙人
云雾缭绕增添月色的幽深,月光洒落江面泛起波影
它的根深深扎根于偏僻之地,独自秀美在人迹罕至之处
古代帝王在此封禅登云亭,大禹也曾临幸东海之滨
昔日的盛典不再,只剩孤独的猿鸟在寂静中哀鸣
你看那敬亭山黄沙漫漫,孤峭如断崖无棱无角
宣城太守的一首诗,使得它的名声与五岳比肩
九华山,九华山
这本是大自然的独特造化,怎能被凡尘过分赞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奇特的山峰,充满了神话色彩和超自然的气息。开篇“奇峰一见惊魂魄”即展现了诗人面对这座山时的震撼之感,其形态似乎在挑战天地,“九龙夭矫欲攀天”则赋予其神秘而强大的生命力。山石间忽闻霹雳,一声之后竟化作石头,这种仙境般的奇观让人觉得即便历经亿万年,也难以磨灭其气势,宛如腾云之仙。
诗的后半段转向描写山中的自然景象,“云含幽兮月添冷”和“月凝晖兮江漾影”表现了山中夜色朦胧,云雾缭绕,月光与江水相互辉映的美丽画面。诗人表达了对这片未被人迹踏破之地的向往,但也感到自己无法融入其中,只能远观其秀丽。
接下来的“轩皇封禅登云亭,大禹会寄临东溟”则是对古代圣贤与山岳之间神秘联系的想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不能亲至广乐绝景点的遗憾,只能与猿鸟共同感受那份清冷之美。
最后,诗人提到敬亭山的荒凉,以及宣城谢守的一首诗如何使九华山声名鹊起。全诗结尾处,“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间”表达了诗人对这座超凡脱俗的山峰的赞叹,它似乎不属于凡尘,而是天地之间独一无二的奇迹。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笔触,将九华山描绘成为一个充满神话色彩、自然美景并存的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