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遽婴风树悲,呼天泪横臆全文

遽婴风树悲,呼天泪横臆

出处:《寄伯父元举
宋 · 周麟之
我家百笏门,族望甲乡国。
堂堂六世祖,名在碧落籍。
人曰吾故侯,善政光古昔。
后裔联簪缨,北原荫榆柏。
里居百馀年,世出二千石。
当时丛桂中,鸣珂动城陌。
变故忽相仍,流荡兵火厄。
一经焚劫馀,故里半荆棘。
奔腾豺虎群,逃避天地窄。
十年湖山游,幸不死锋镝。
朝穿云麓青,夜钓月溪白。
间关度阳九,阖室仅安适。
遽婴风树悲,呼天泪横臆
坡陁东龙冈,怅望隔窀穸。
故乡渺归期,异县悲久客。
北辕吾未能,辽绝江海隔。
思我伯父贤,一别几更历。
寇至独不去,巍坐空四壁。
高标揖夷齐,九死出焚溺。
居为一乡望,后学所矜式。
泮水修复初,儒盟首开席。
我独随风蓬,孤陋阻规益。
明年秋鸿飞,槐花动行色。
庶遂升堂拜,情话输悃愊。
诗成喜不寐,兴逐飞天翼。

拼音版原文

jiābǎiménwàngjiǎxiāngguó

tángtángliùshìmíngzàiluò

rényuēhóushànzhèngguāng

hòuliánzānyīngběiyuányìnbǎi

bǎiniánshìchūèrshí

dāngshícóngguìzhōngmíngdòngchéng

biànxiāngréngliúdàngbīnghuǒè

jīngfénjiébànjīng

bēnténgcháiqúntáotiānzhǎi

shíniánshānyóuxìngfēng

cháo穿chuānyúnqīngdiàoyuèbái

jiānguānyángjiǔshìjǐnānshì

yīngfēngshùfēitiānlèihéng
tuódōnglónggāng

chàngwàngzhūn
xiāngmiǎoguī

xiànbēijiǔ
běiyuánwèinéng

liáojuéjiānghǎi
bǎixián

biégèng
kòuzhì

wēizuòkōng
gāobiāo

jiǔchūfén
wèixiāngwàng

hòuxuésuǒjīnshì
pànshuǐxiūchū

méngshǒukāi
suípéng

lòuguī
míngniánqiū鸿hóngfēi

huáihuādòngxíng
shùsuìshēngtángbài

qínghuàshūkǔn
shīchéngmèi

xīngzhúfēitiān

翻译

我家大门宽广如百笏,家族声望在乡国中最为显赫。
堂堂六世祖先,名字载入了天上的仙籍。
人们称我是旧时的侯爷,良好的政绩光照千古。
后代子孙仕途显赫,墓地边榆柏葱郁。
在这乡村居住百年,世代出仕官至两千石。
当年家族盛况,车马声震动城郊。
然而变故接踵而至,战乱频发陷入苦难。
经战火焚烧后,故居只剩荒凉荆棘。
逃难时如遇猛兽,生活空间狭小无比。
十年湖山漂泊,幸免于刀剑之灾。
白天登山采青,夜晚月下溪边垂钓。
艰难困苦中度过,全家勉强求得安宁。
突然面临亲人离世,悲伤痛哭难以自抑。
遥望东边的龙冈,心中充满对亡者的思念。
故乡遥不可及,异乡长久作客悲苦。
北归之路遥不可及,被辽阔江海阻隔。
怀念我的伯父,分别已有多次轮回。
敌寇来临时他独自坚守,空荡荡的家中只有四壁。
他的高尚品格如同夷齐,九死一生逃离灾难。
他是乡里的榜样,学子们学习的楷模。
学堂修复之初,他主持了第一次聚会。
我却像随风飘零的蓬草,知识浅薄无法进步。
期待来年秋天,鸿雁南飞,带来归家的消息。
希望能回到故乡,畅谈心事,坦诚相见。
写完这首诗,我欣喜得难以入睡,思绪随着飞天的翅膀飞扬。

注释

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这里形容门宽。
族望:家族的声望。
碧落:天空、仙境。
侯:古代爵位之一,这里指有地位的人。
簪缨:古代官员的服饰,象征仕途显赫。
二千石:汉代官员俸禄等级,代指高级官员。
鸣珂:古代官员出行时马铃的声音。
阳九:指灾难或困境。
阖室:全家。
风树:比喻父母去世。
窀穸:墓穴。
北辕:向北的车,这里指回归故乡。
辽绝:非常遥远。
泮水修复:学校恢复建设。
孤陋:孤陋寡闻,形容知识浅薄。
庶遂:或许能够。
兴逐:情绪跟随。

鉴赏

这首宋诗《寄伯父元举》是周麟之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家族荣耀的追溯,对伯父高尚品格的敬仰,以及流离失所后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期盼。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家族的显赫历史和昔日的繁荣景象,通过“堂堂六世祖”、“善政光古昔”等词句,展现了家族的荣耀与伯父的美德。然而,战乱的冲击使家乡满目疮痍,“一经焚劫馀,故里半荆棘”,诗人亲身经历逃难,感叹生活的艰难。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伯父的怀念,“寇至独不去,巍坐空四壁”,赞扬伯父在危难中坚守节操,如夷齐般清高。诗人自己则感慨“孤陋阻规益”,未能追随伯父的脚步,但期待着来年秋天能有机会回归,与伯父畅谈心事,表达对亲情的渴望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以“泮水修复初,儒盟首开席”象征着对文化的复兴。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希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家族传统的尊重。